急性腎炎是一種因免疫功能紊亂所引發的雙腎非化膿性病變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腎髒疾病之一。引發急性腎炎的病原體很多,有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其中以細菌感染最多見,而細菌感染以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為主,是狹義的急性腎炎。最常見的鏈球菌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中耳炎、肺炎、膿疱瘡等。
為何有的兒童患這些疾病後會發生急性腎炎,而絕大多數兒童卻不會出現腎髒病變呢?這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盡管許多科學家對此進行了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但尚未完全明了。
一般認為,至少由以下兩方面的因素決定:
(1)病兒自身存在免疫調節紊亂,產生許多有致病作用的抗體;
(2)病兒感染了可引發急性腎炎特殊鏈球菌。
典型的急性腎炎表現為浮腫、少尿、血尿,可感覺乏力、食欲下降,體檢可發現高血壓。化驗檢查存在血尿、蛋白尿,血抗體“O”升高,血補體下降。少數嚴重患兒會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和高血壓腦病。
絕大多數病兒經過及時、恰當的治療,1-2個月內能恢復,少數在6-12個月內恢復,無任何後遺症。僅0.5%以下兒童發展至慢性腎衰。急性期病死率約在0.1%-0.5%。
急性期患兒要住院治療,臥床休息,給予低鹽、低鉀、低蛋白、高熱量、多種維生素飲食。適當限制水鈉進入,以及利尿和降血壓治療。盡管青霉素等抗生素不直接治療急性腎炎,但可以清除病兒體內的鏈球菌感染,阻止抗體產生和腎髒病變的進展,所以必需常規接受10-14天的抗生素治療。
臥床休息的期限,取決於急性症狀是否消失,一般在2-3周後無明顯浮腫、肉眼看不見血尿、尿量和血壓正常情況下,可下床做輕微活動,如散步,但不宜做過多戶外活動。一般在急性期3個月後,血沉和尿常規基本正常後,可以恢復。但6-12個月內禁止劇烈體力勞動,也應避免高蛋白飲食,以免增加腎髒負擔,延緩腎功能恢復。
![]() |
學會八招防溺水悲劇
溺水是指在游泳、失足落水、車船事故或跳水自殺、發生水災時,因大量水和泥沙堵塞呼吸道而發生窒息的傷害。溺水可在數分鐘內致人死亡。孩子發生溺水的原因都有明確的環境或個人因素,如家長照看不周,自我保護意識欠缺,不懂游 |
![]() |
寶寶的早期教育性格培養應排首位
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如今備受年輕家長關注,但目前多數家庭教育仍停留於傳統的育兒經驗上。早期教育一定要改變舊觀念,家長要像關心孩子吃飯穿衣那樣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尤其應把孩子的性格培養放在早期教育的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