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病的患兒中,有很多是經常感冒的“老病人”。他們大便干、肚子脹,急躁易怒,三天兩頭發燒,醫生說他們是內熱外寒。
食積內熱的孩子易感冒
專家說,其實,3歲以下的孩子感冒,70%屬於內熱外寒。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消化功能還不健全,多吃幾口或吃了不易消化的東西,就容易產生積滯。積滯不消,過一段時間就在體內化熱,表現為舌苔厚、口臭、唇紅、小便黃、大便干,平時很乖的孩子變得煩躁鬧人等。這類孩子一旦受涼,便形成內熱外寒,即中醫說的“燈籠火”,出現發燒、咳嗽、打噴嚏等外感症狀。
感冒的孩子大多數血常規正常,主要靠中藥抗病毒治療。因為內有積滯,需要內熱外寒一起治,但市面上這類中藥很少,相對來說,小兒雙清顆粒效果好些,雙黃連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也可以喝。但中藥講究因人而異,雖都是發熱,但有的內熱重,有的伴有並發症,所以最好找醫生把脈,對症開藥。
及時消積防感冒
中醫有句諺語叫“魚生火肉生痰,蘿卜白菜保平安”。對此,專家的看法是,3歲的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不必過度忌嘴,魚啦肉啦,根據孩子的消化功能,適量即可。當出現食積時,這類不易消化的東西要停幾天。消化功能很弱、容易積滯化熱的,已經出現大便干、口臭、舌苔厚的孩子,吃點消食清熱藥,可以預防感冒發燒。
病情輕重關鍵看精神
經常看到有些家長,孩子一發燒就緊張,頻繁跑醫院找醫生,搞得很疲憊。翟文生說,抗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治療需要一個過程,少說也得三四天時間。用藥後,家長要耐心觀察。如果孩子高燒39.5℃以上,退燒效果不好,再考慮上醫院。
孩子到底病得怎樣?專家的經驗是,病情輕重關鍵看精神。如果孩子退燒後精神很好,一般不會有大問題;如果燒退了精神還是萎靡,不玩不吃,需要及時上醫院。
傳統的消食方法煮點白蘿卜水
用炒黃的蘿卜籽(中醫叫萊菔子)煎水喝用焦三仙(大麥芽、神曲、山楂)煎水喝雞內金(可在炒鍋中焙干,打成細粉,揉進面裡,擀成薄餅,烙熟吃。
![]() |
兒童心理學-孩子自卑的表現
自卑的心理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的不利,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要時刻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而且應該多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自卑的心理,及時做好克服和糾正。那麼兒童自卑的表現有哪些呢?家長們很有必要去了解下兒 |
![]() |
黃疸不退要當心“惹”上敗血症
黃疸不退當心敗血症 新生兒如果出現敗血症的症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個細菌感染的過程,這個細菌感染可以是嬰兒在母體內就形成,也可以是在出生後的自發感染。當孕婦本身有細菌感染史的時候,就要預防新生兒有細菌感染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