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醫院裡的小病號多了起來,其中多數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這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常見病,其中30%-50%是由某種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多發於初冬,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受涼、營養不良、過度疲勞、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響呼吸道暢通時發病,發作後常繼發細菌感染。
感冒起病時鼻內有干燥感及癢感、打噴嚏、全身不適或有低熱,以後漸有鼻塞、嗅覺減退、鼻粘膜充血、水腫、有大量清水樣或膿性分泌物等。若無並發症,病程約為7~10天。感冒時,嬰幼兒症狀較重,常驟然起病,高熱、咳嗽、食欲差,可伴有嘔吐、腹瀉、煩躁,甚至高熱驚厥。還可因為鼻腔被鼻涕阻塞而出現煩躁、呼吸困難、拒奶等。年齡大一點的兒童症狀一般較輕,可出現鼻塞、噴嚏、流涕、干咳、咽痛、發熱等。
感冒預後一般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並發症在嬰幼兒多見。上呼吸道感染可波及鄰近器官,或向下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後壁膿腫、喉炎、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等。年齡大點的兒童若患鏈球菌性上感可引起急性腎炎、風濕熱等。如病原體進入血循環向全身播散,可導致敗血症。所以,預防兒童感冒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感冒的預防上存在一些誤區:有的家長平日怕孩子著涼感冒,總是給孩子穿得很多或裹得嚴嚴實實,其結果是孩子稍微一動就出汗,出汗後未能及時換下汗濕的衣服反而容易著涼感冒。有的家長擔心孩子接觸到病菌,整天讓孩子呆在家裡不出門,很少讓孩子外出曬太陽,結果孩子變成溫室裡的花朵,弱不禁風,氣候稍有變化即容易得病。還有的家長則忙於給孩子吃各種補品,甚至寄希望於丙種球蛋白的注射,希望能增強孩子的抵抗力,結果也是收效甚微,得不償失。
其實,只要在衣食住行四方面做好預防措施,孩子就可以安然過冬。
一、環境溫度適宜
嬰兒的體溫與成年人相差不多,只是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較差。寒冷的冬季,家長若過度捂蓋孩子,會使孩子大量出汗,易受涼感冒,同時,體內喪失過多的水分,嚴重時會發生脫水熱,出現高燒、精神萎靡不振、吵鬧、拒食等情況。考慮到孩子發育的特點,冬季室溫不宜過高,應保持在18~20度,其衣著與成年人相比只略微多一點就可以了,不宜過厚,同時也利於孩子大運動發育。
二、定時通風換氣
由於供暖,冬季室內外溫差過大,室內溫度高,濕度相對較低,再加上窗門緊閉,空氣流通差,居室內的微生物密度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很容易侵入嬰幼兒體內。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時開窗換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可在暖氣片上放上濕毛巾,或在暖氣旁邊放一盆清水,或利用加濕器,使室內濕度保持在50~60%左右為宜。
三、堅持戶外活動
有些家長唯恐孩子凍著,天氣一涼,就不讓孩子出門,孩子的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煉。接觸了感冒病人後,因對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即使是天寒地凍的季節,也應該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可選擇太陽光充足、風較小的時候,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可大大改善孩子的體質。
四、合理飲食
合理飲食能增加嬰幼兒的抗病能力。母乳是孩子體格和智力發育的最佳食品,且含有對呼吸道黏膜有保護作用的多種免疫球蛋白,可大大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除了母乳喂養外,應根據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及時合理添加輔食,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蛋魚及肉類;均衡營養,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孩子機體抵抗力下降;適量地補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最後還要提醒家長,一旦孩子感冒,千萬不要隨便吃點感冒藥草草了事,感冒初期一定要合理用藥,同時避免濫用抗生素。建議家長最好帶孩子去醫院診治。
![]() |
搞好衛生 輕松預防小兒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 |
![]() |
小兒腮腺炎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
小兒腮腺炎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 1、雞肉:性溫,味甘,雖有溫中益氣的作用,但痄腮之人是熱毒為患,宜吃清淡,切忌雞肉之類肥膩壅滯的溫補食品。《飲食須知》也認為它“善發風動肝火”。故痄腮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