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臨床表現常以上呼吸道感染開始,多有發熱,體溫高低不一。還可有鼻塞流涕、打噴嚏、頭痛(嬰幼兒不能訴述,可有搖頭、煩躁不安等表現)、畏寒、咽癢、咽痛、咳嗽等症狀。個別小兒可因開始時驟然高熱而引起驚厥,有的則伴有腹痛、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若病變延及下呼吸道,可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氣喘、憋氣和咯痰,有時可有發音嘶啞。若有毛細支氣管炎時(多見於嬰幼兒),患兒可發生喘憋、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唇圍發紫、大汗淋漓等症狀。
在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小兒中,人工喂養兒比混合喂養兒多,而混合喂養兒又比母乳喂養兒多,且常有偏食習慣和長期食欲不良的情況。因此,家長若能掌握一些必要的食養食療知識並付之行動,對該病的防治十分有利。
一般罹病幼兒每日可喝新鮮牛奶400~600毫升,分多次緩緩作飲料飲用,一次量不宜太多,以不超過100毫升為宜。以乳代飲,養成習慣,逐漸達到上述飲量,4歲以後可維持每日600毫升或更多。有些小兒對牛奶過敏或不喜歡,可用豆漿代替,並在豆漿中緩緩混入牛奶,先少後多,漸漸適應後可增至較大的量。部分小兒服牛奶後可有嗳氣、惡心、嘔吐、腹鳴、便溏等情況,可減少牛奶量,重者暫停。除牛奶外,每日可給小兒服食雞蛋一兩枚,煮熟去殼或將蛋打碎加適量水和鹽蒸熟後食用均可。
對稍大的小兒,可給魚、瘦肉糜及菜泥,2歲以上不必打泥。塊根菜類如土豆、芋艿、山藥、蓮藕、荸荠、慈菇等可煮成泥狀給小兒服食,每次量不宜太多,但應經常食用,對補充所需的礦物質有益,還能潤腸通便。蔬菜如青菜、卷心菜、芹菜、菠菜、黃芽菜、雞毛菜等也應常吃。此外,菌菇類如香菇、蘑菇、草菇、黑木耳、金針菇等可提供植物蛋白質,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也應經常食用。
![]() |
不要忌諱和孩子談自殺
據報道,許多家長和學校管理者都擔心,詢問青少年有關自殺的問題會助長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但最新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與青少年討論自殺的問題不會助長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而且研究也同時發現,如果詢問困惑的學生任何有關自殺 |
![]() |
教育孩子,您還帶著情緒嗎?
寶爸寶媽應該怎梳理突如其來的情緒化呢? 1、首先你要跟自己和好 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管教失控後的第一個念頭通常是“自責”。看著孩子受驚嚇唯唯諾諾的樣子,沖動過後的父母又懊悔又心酸,很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