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皮炎是一種以紅、腫、瘙癢、結痂和脫屑為特征的發炎性皮膚疾病。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個月開始發病,通常在3—5歲時緩解。
嬰兒期症狀:兩頰皮膚干燥、發紅和脫皮再延伸到臉部、頸部、手腕、手、腹部和四肢。瘙癢導致寶寶焦躁不安,難以入睡。在兒童時期(2—12歲)的患兒以四肢屈側皮膚炎為主,包括肘窩、腋窩、頸部、手腕和足踝,而搔抓還可能導致續發性的細菌或病毒感染。
治療:首要目標就是要防止“癢-抓-癢”的惡性循環。同時,維持室內適當的溫度和濕度,避免流汗;減少過度洗澡和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沐浴後立刻使用保濕劑;避免食用會導致孩子皮膚過敏的食物,如:花生、大豆、雞蛋和牛奶;喂母乳和6個月後再添加輔食可以減少食物過敏的機會。
過敏性疾病的預防注意事項:
1、塵螨:幼兒有很多時間待在臥室裡,因此臥室環境控制非常重要。床墊、枕頭和被子可以用防螨套包裹,每周以70℃以上的熱水清洗寢具外套;不要使用地毯、填充式家具和填充式玩具;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0%以下,以控制塵螨和霉菌的生長;
2、避免飼養有毛寵物:例如:貓、狗等,因為動物皮屑和排洩物容易引起過敏;
3、家庭衛生:保持居家環境清潔,減少蟑螂繁殖;
4、清理衛生死角:霉菌易生長於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如:浴室和地下室。使用除濕機和空氣過濾器,並定期更換濾網,可減少霉菌和花粉的暴露機會;冷氣機濾網也需常清洗;
5、食物過敏:避免食用會引起過敏症狀的食物。
如何預防過敏性皮炎
秋季是過敏的高發季節,尤其寶寶接觸到空氣中漂浮的花粉和細菌孢子等致敏物質後,皮膚會立馬給“顏色”看,出現比如紅腫、發癢等過敏性皮炎等異常現象。
不讓寶寶的皮膚受到過敏的傷害,最重要的是遠離過敏原。父母要注意的是,在戶外活動時,盡量少讓寶寶的皮膚暴露在外,以避免皮膚表面接觸到花粉等物質。
另外,具有過敏素質的孩子在飲食上也該特別注意營養的均衡,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少吃魚蝦、牛羊肉和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多吃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組織胺劑,每天應該從飲食中攝取。
為了孩子免受過敏之苦,父母也應該注意戒除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減少煙、酒等。
此外,保證睡眠,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有規律。不要因為孩子過敏就不讓孩子外出運動,相反最好每天帶孩子堅持運動,因為運動能增進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抵抗力。
![]() |
孩子撒謊,父母應該怎樣應對?
1—3歲 孩子的第一個謊言很可能在這個階段出現,主要是否認自己做了某事,或為了得到某物而說謊。 應對:父母不宜斥責,也不要逼孩子承 |
![]() |
孩子愛推人是“病”嗎?
孩子愛推人、說話晚、喜歡撕紙、啃手指…… 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不少家長都覺得見怪不怪,認為這是很平常的表現,然而,心理專家糾正說,家長需要留意孩子的種種“怪&rd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