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反復發熱,服用多種抗生素和退燒藥,也無法降溫,且天氣越熱,溫度就越高,那麼就要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小兒“夏季熱”。
多發於在南方 常表現為“三多一少”
據《羊城晚報》報道,小兒夏季熱是嬰幼兒特有的一種疾病,又稱“暑熱症”。由於嬰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不健全,排汗功能不足,天氣太熱,身體不能適應夏季炎熱氣候,以至於體溫隨著氣溫升高。夏季熱的發病季節多集中在夏季,與氣溫升高有密切關系,氣溫越高,發熱越重,發病率隨氣溫升高而增加。通常半歲至3歲的嬰幼兒是高發人群,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其發病在南方更為多見。
夏季熱常常表現為“三多一少”,即多(長期)發熱、多口渴、多尿、少汗或無汗。患兒會出現規律性的發熱,此外,無其他特殊症狀。發病初期,狀況良好,偶有感冒症狀,但多不嚴重,少部分患兒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高熱抽搐。
無需使用抗生素 可用溫水洗浴
夏季熱並不會對患兒有太大的影響,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可采用清熱降火的食療方調節,孩子體溫高時,可采用物理降溫,並多喝點水,一般天氣涼爽或將孩子轉移到較低溫度的環境中,高溫的狀況能夠自行緩解或降低,特別是到了秋涼之後,症狀多能不藥而愈。
雖說夏季熱可不治而愈,也不會留下後遺症,但是發熱不退會使機體新陳代謝加快,抵抗力降低,如果不注意加強護理,容易引發其它疾病,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
對於確診的夏季熱,應根據患兒的情況對症處理,得當的護理是消除和緩解症狀的關鍵。家長不需要給孩子服用抗生素,應注意體溫變化,家裡常備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並以物理降溫為主,如溫水洗浴(40℃左右,10-15分鐘/次,一日2-3次,洗澡後,及時穿衣保暖,以免受涼),幫助發汗降溫。
4招有效預防小兒夏季熱 高溫天少出行
對於小兒的夏季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預防:
1、勤洗澡
根據皮膚清潔情況每天清洗兩次,保持皮膚毛孔通暢,洗完後用清潔柔軟的干毛巾輕輕吸干皮膚上的水分,換上清潔柔軟透氣的全棉衣服。同時,溫水洗澡也能很快幫助孩子降低體溫。
2、多喂水及果汁
夏季天氣炎熱,嬰幼兒代謝旺盛,需要的水分較多,而消化吸收功能往往受高溫影響相對不足,因此多喂些白開水及果汁以補充因氣溫高而丟失的水分,促進消化吸收,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
3、常換氣,勿受涼
有條件的家庭居室內是盡量安裝空調,但要注意室內溫度不宜過低,一般維持在26℃-28℃為宜,防止孩子受涼感冒;孩子不能正對出風口,每隔2小時至少打開門窗通風換氣10分鐘,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4、避免冷飲
吃雪糕、冰棒等雖然很涼爽,但這些冷飲會傷害嬰幼兒牙齒發育,以及引起小兒胃腸道疾病,以免胃黏膜受到過冷刺激後,黏膜血管強烈收縮,導致腹脹、消化不良。在飲食上,最好適當多用有清熱消暑作用的食材做菜或煲湯,如赤小豆、薏米、玉米須、茯苓、蘆根、竹葉、蓮子、百合、扁豆、綠豆、荷葉、冬瓜、涼瓜等。
最後提醒,在進入三伏天後,尤其是遭遇高溫天氣時(超過35℃),應避免帶嬰幼兒出行,保持居室空氣流暢,適當使用電風扇或空調,但溫度和風力要柔和適度。小兒著衣要寬大,質地要柔軟、舒適,出汗後勤換衣服。
![]() |
小寶寶的獨立性越早培養越好
現代科學成就所得出的發現和理論都不足以解釋生命的奇跡,但是這些科學成就的每一個成果都加深了人們對生命的了解。所有想通過教育對孩子提供幫助的人都應該像研究其他生物一樣研究兒童的成長過程。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存在一種力 |
![]() |
家長千萬別用洋快餐“犒勞”孩子
1日中午,陪孩子在動物園游玩後,李女士一家三口將午餐地點選擇在了麥當勞。李女士告訴記者:“每到節假日或周末,作為犒勞或獎勵,我們總願意帶孩子去麥當勞坐一坐。” 記者隨即在天津街頭采訪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