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腎損害的原因如何,一旦腎功能損害達到危險水平時,則難於避免進展到終末期腎衰,雖然進展到腎功能損害的不完全了解,但與下述重要因素有關,包括進行性免疫性損害,血液動力學所影響存活腎小球的高過濾,飲食中蛋白及磷的攝入,持續性蛋白尿及高血壓。
如免疫復合物或抗-GBM抗體繼續沉著於腎小球可導致腎小球炎症以致最終形成瘢痕。
與最初引起腎損害的機制無關,高過濾的損傷可能是造成最終腎小球破壞的常見過程,任何原因引起的腎單位丟失可引起剩余腎單位的功能及結構肥大,至少部分腎小球血流量增加,增加的血流量增加腎單位內腎小球過濾的力量,存活腎小球的高過濾可用以保持腎功能但也可損害這些腎小球的機制尚不清楚,損害的潛在機制包括增高的靜水壓力直接作用於毛細血管的完整性,導致蛋白質通過毛細血管增多或兼有二者,最終引起腎小球環間膜及上皮細胞的改變,發生腎小球硬化,當硬化進展時,剩余的腎單位排瀉負擔增加,形成腎小球血流量增多和高過濾的惡性循環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減少高過濾可能減緩腎衰的進展。
慢性腎衰的運動模型顯示高蛋白飲食加速腎衰的發展可能是由於輸入小動脈擴張及高過濾的損傷,反之,低蛋白飲食減緩腎功能損害的速度,在人類的研究也證實正常人腎小球過濾率與蛋白質攝入直接相關,並提示如限制飲食中蛋白質會計師,可減緩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腎功能損害的速度。
有些研究在動物模型上顯示慢性腎功能不全如限制飲食中磷的攝入,可保護腎功能,這是由於防止鈣一磷鹽沉積於血管及組織或是因為抑制甲狀旁腺分泌激素即潛在的腎毒素的緣故尚不清楚。
持續蛋白尿或高血壓可直接損害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導致腎小球硬化及高過濾損傷。
當腎功能開始惡化,剩余的腎單位發揮代償作用來維持正常內在環境,如腎小球過濾率低至相當正常20%時,病人即出現尿毒症臨床症狀與生化改變和代謝異常,尿毒症的病理生理表現如下:
⑴氮質血症:是由於腎小球過濾下降所致。
⑵鈉低或鈉貯留:腎失去調節鈉和水的能力,在長期限鹽的病兒或用利尿劑易引起低鈉血症,如腎病綜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無尿或攝入鹽過時則有鈉潴留。
⑶酸中毒:由於腎排氫與氨離子減少,致使鈉離子和碳酸氫離子大量隨尿排出,加之酸性代謝產物在體內貯留,故發生酸中毒,但病兒對酸中毒的耐受力較高,因此即使有中度酸中毒時,臨床上可不出現症狀。
⑷高血鉀症:引起高鉀血症的原因有腎小球過濾減少,代謝性酸中毒,攝入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等,或應用安體舒通,氨苯喋啶等藥抑制醛固酮分泌,減少腎小管分泌鉀的能力。
⑸尿濃縮力障礙:因丟失腎單位,用利尿藥或髓質血流增加的結果。
⑹腎性骨營養障礙:①腎功能失常時,磷酸鹽不能經腎髒排出而由糞便排出,在腸道內磷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復合物,因此造成鈣吸收不良,以致血鈣低落,骨質疏松,發生畸形,②因血磷高血鈣低,使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造成骨變化,③腎功能不足時,1,25-(OH)2D3合成障礙。
⑺貧血:①紅細胞生成素形成減少;②溶血:③失血;④紅細胞壽命縮短;⑤鐵及葉酸攝入不足;⑥由於代謝產物蓄積(如紅細胞生成素抑制因子)可抑制紅細胞生成素的活性。
⑻生長遲滯:由於蛋白及熱量不足,骨營養障礙,酸中毒,貧血以及其他不明原因。
⑼出血傾向:由於血小板減少及血小板功能不良。
⑽感染:粒細胞功能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易繼發感染,是造成慢性腎衰加劇的主要因素。
⑾神經系統症狀:疲乏,集中力降低,頭痛,困倦,記憶力減退,說話不清楚,神經肌肉應激性增加,痙攣和抽搐,昏迷,周圍神經病變,是由於尿毒症,鋁中毒所致。
⑿胃腸道潰瘍:是由於胃酸分泌過多所致。
⒀高血壓是由於水,鈉潴留及腎素產生過多。
⒁高三甘油脂症是因血漿脂蛋白脂酶楚。
⒂心包炎及心肌病變的原因:尚不清楚。
⒃葡萄糖不耐受:是由於組織抗胰島素所致。
![]() |
疫苗接種家長當有“安全弦”
說到給孩子接種疫苗,許多家長表示心裡沒底,擔心孩子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防病不成反致病,尤其是近年來接連被曝光多起“問題疫苗”,更讓疫苗遭遇了信任危機。專家指出,雖然疫苗接種有風險,但 |
![]() |
學會欣賞孩子的世界
有一個幼兒園安排了一個關於家庭的單元課程。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是,要求每個家庭幫助自己的孩子准備關於自己家庭成員的一個有趣的故事。笫二天,孩子們都很自豪地給班上的同伴們講了自己的故事。他們談論著自己的父母、祖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