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乙型肝炎廣泛分布於全球。目前,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全世界約有3億人,其中,我國約有1.3億人。在感染者中,約有20%最終發展為慢性肝炎,有的則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輸血、使用血制品、使用被污染的有關器械,如注射器、針灸針、文身針,以及母嬰垂直傳播等方式傳染。目前,我國新生兒普遍接種乙肝疫苗,加上乙肝免疫球蛋白,都對阻斷母嬰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生兒在接種了乙型肝炎疫苗後,90%以上能夠免受乙肝病毒感染,這種保護作用可持續8~9年。隨著乙肝疫苗的全面普及應用,我國新增的慢性乙肝患者將會越來越少。不過,當今社會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有數百萬人,治療仍是一個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關鍵是消滅乙肝病毒,即抗病毒治療。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為干擾素和拉米夫定等核苷類藥物。α-2b干擾素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最早批准用於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抗病毒藥物,現在仍被認為是治療慢性乙肝的首選藥物,除 a-2b干擾素外,還有a-1b干擾素和a-2a干擾素兩種。慢性肝炎患者使用干擾素治療的最佳時機是:血清丙氨酸轉移酶(ALT)高於正常(尤其是高於正常的2~10倍)、HBeAg和HBV-DNA陽性。
那麼,哪些因素決定著a-干擾素的療效呢?醫學研究與臨床觀察表明,患者感染乙肝病毒的數量、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干擾素的劑量、療程對療效都有較大影響。感染乙肝病毒的數量越多,治療效果必然較差,我們可通過HBV-DNA定量來了解乙肝病毒的數量。所謂患者本身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肝組織損傷的程度,這需要通過肝組織活檢,即通過針刺取得少量肝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的病理變化,了解肝髒內慢性炎症和纖維化程度。肝纖維化程度越嚴重,干擾素療效越差;反之,療效越好,越容易治愈。乙肝病程越長,肝損傷越重,故早期治療甚為重要,尤其是青少年更應爭取及早治療。免疫功能正常、乙肝病毒未發生變異者療效較好。干擾素大劑量、長療程治療效果較好。國內使用干擾素成人一般每次用量至少為300萬國際單位,最好為500萬~600萬單位,但並非多多益善。單次劑量超過1000萬國際單位,副作用過大,患者不易耐受。每周至少注射3次,可隔日1次,皮下或肌內注射,一個療程不少於6個月,最好10~12個月。
過去,干擾素往往需要長期按時到醫院注射,這給許多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隨著科學的發展,醫學專家們研制出一種能無痛注射干擾素的甘樂能多劑量筆。此筆每支內含1800萬國際單位的a-2b干擾素水溶液,每300萬國際單位的藥液體積只有0.2毫升,只需輕輕轉動筆帽即可准確調至所需劑量,超細針頭保證了注射的無痛性,注射部位為腹壁,有多個部位可供注射,避免了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帶來的局部不適。每支筆配有6個一次性針頭及6個消毒棉片,不需要去醫院即可完成自我注射,有利於患者按時、按量、安全、簡便完成長療程治療,有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
小兒麻痺症疫苗 20年成功接受世界檢驗
消息一出,引起人們對小兒麻痺症疫苗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有人不確信這新疫苗的效果,也有人開始對熟悉的“糖丸”產生混淆。 “糖丸”消滅了我國小兒麻痺症 脊髓灰質炎是 |
![]() |
小兒燙傷後送院前記得降溫處理
近日,廣州天河區的劉女士急匆匆地將孩子送到醫院救治。原來她剛滿5歲的小孩不慎碰倒熱水壺,腳面和胳膊多處燙傷,家人揪心不已。 小兒燙傷夏日屢見不鮮家長應該提高警惕 燒傷是小兒常見的意外損傷,最常見的是&ld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