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糖七彩包裝易吸引兒童
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專科醫生鄭恩華表示,近年市面有各種維他命糖產品,以軟糖或七彩包裝推銷吸引兒童進食,但令家長誤以為這些是普通糖果,而非藥物。該院約4個月前接獲一名4歲男童輕微中毒個案,其母誤以為維他命糖不是藥物,任由男童進食,之後他一次過吃了近一罐、約50粒綜合維他命糖,其母始擔心“會否吃得太多”,及後男童開始嘔吐,遂將他送院,抽血後證實有輕微中毒,但未傷及內髒,觀察一晚後康復出院。
油溶性維他命積聚傷肝
鄭恩華稱,今年已接獲數宗同類兒童個案,幸孩子未有不適;惟一旦攝取過量致維他命中毒,可影響腎功能、骨質疏松、脫水、嘔吐,甚至有肝髒問題,該院曾有兒童因服用過量維他命A超過6個月,導致慢性中毒而要換肝。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稱,維他命分為水溶性及油溶性,水溶性如維他命C等若攝取過量,可經水液排出體外,對身體影響不大,但若是油溶性的維他命A、D、E及K等,攝取過量會積聚於肝髒,令細胞受損,嚴重者可致肝衰竭。
鄭恩華亦提醒,維他命產品及一些健康補助品標簽上有清楚列明食用分量,家長應按指示讓孩子服食。此外,兒童易亂服西藥,鄭提醒家長切忌將藥物說成是糖果或說藥物“好味”,以免孩子好奇貪吃。
孩子易吞異物家長應學急救
除了亂服藥中毒,兒童亦常誤吞異物,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科副顧問醫生梁遠雄稱,兒童容易誤吞珠子、錢幣及電池等小對象,數分鐘內可致窒息失救,實時叫救護車亦未必趕及,家長應預先接受急救動作訓練,為孩子急救後再送院。
另外,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室去年接獲3000宗兒童意外個案,當中三成即900宗在家居發生,六成是5歲以下傷者,主要是跌傷。梁遠雄稱,香港家居狹窄,兒童暑假時間長留在家,家長應多注意免生意外。
![]() |
小兒吃過飽易引發腹瀉
過食性腹瀉是由於一次或長期超量喂食,造成嬰幼兒胃腸道負擔過重,以致食物在胃腸內消化吸收障礙而出現的腹瀉。 過食性腹瀉的原因,大多數是由於父母不懂喂養原則,過分溺愛孩子,養成了一哭就喂的習慣,讓嬰兒&ldquo |
![]() |
尿崩症症狀體征
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