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飲食保健 >> 冬季寶寶長高離不開的六大營養食物

冬季寶寶長高離不開的六大營養食物

  食物一:菜花

  營養成分:菜花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纖維、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保健小貼士:菜花質地細嫩,易消化吸收,適宜於寶寶和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強者食用。菜花有能力分解進入人體內的致癌物和其他有害化合物,以使人體長期處於良性循環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體質,增加抗病能力。

  增高小貼士:菜花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對寶寶的成長發育有平衡補充的作用,可以保持肌體活力,給骨骼發育起加速度作用。

  推薦食譜:番茄菜花。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可促進寶寶食欲。

  食物二:芋頭

  營養成分:芋頭富含澱粉,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

  保健小貼士:芋頭質地軟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者食用,更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增高小貼士:芋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是骨細胞增生和肌肉、髒器發育的大功臣。

  推薦食譜:芋頭玉米粥。將芋頭切成丁,與玉米同煮。

  TIPS:芋頭要煮爛才易於消化。

冬季寶寶長高離不開的六大營養食物

  食物三:鴨肉

  營養成分:鴨肉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營養素。

  保健小貼士:秋天正是鴨子最為肥嫩的時節。鴨性寒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適宜於滋陰養津以防干燥,鴨肉適合身體虛弱、患病初愈、時常上火的寶寶,可以說鴨是冬季葷食中的第一滋補佳品。

  增高小貼士:鴨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而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固醇的主要來源,不僅有促進骨骼生長的作用,又有促使骨骼軟骨層骨化的作用。

  推薦吃法:板栗焖鴨。板栗有滋陰補腎、強身健骨、益胃平肝的功效,與鴨肉同食可是相得益彰。

  TIPS:鴨肉寒涼,腹瀉和脾胃虛寒的寶寶不宜多吃。

  食物四:黑木耳

  營養成分:木耳中鐵、鈣、磷含量豐富,富含維生素C。

  保健小貼士:木耳能夠滋陰、潤肺、生津、降血脂。每100克黑木耳裡含鐵98毫克,比動物性食品中含鐵量最高的豬肝高出約5倍,比綠葉蔬菜中含鐵量最高的菠菜高出30倍。素有“素中之葷”的美稱,是理想的補血佳品。

  增高小貼士: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必需物質,食物中供給鐵不足,必然使血紅蛋白合成受阻,生長發育、智力發育、免疫功能等均會受到影響,寶寶可能經常生病。

  推薦吃法:與豬肉豬肝或禽類一起烹調,既營養又美味。

  TIPS:木耳滋潤,易滑腸,會加重腹瀉症狀,腹瀉的寶寶不要食用。

冬季寶寶長高離不開的六大營養食物

  食物五:藕

  營養成分:生藕含有20%的糖類物質和豐富的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和纖維素的含量特別多。

  保健小貼士:藕脆嫩多汁,甜味濃郁,容易消化。藕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

  增高小貼士:鈣、磷、鎂等礦物質是構成骨骼架構的最基礎元素,有資料表明,骨骼中三分之二的礦物質中99%是由以上三種礦物質構成的。因此,充足且適當的礦物質的補充,可以拉長骨骼。

  推薦吃法:蓮藕的常見吃法多為涼拌、炒、蒸及煲,海帶排骨煲鮮藕是補血的上等佳品。

  TIPS:藕生吃熟食功效各不一樣。生吃有清潤的功效,尤其適合上火的寶寶,對防治干燥有獨特的效果。熟藕的藥性則由涼變溫,沒有了散瘀清熱的功能,變成了益胃健脾、養血補虛,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病後的寶寶食用。

  食物六:百合

  營養成分:百合含有亮氨酸、天冬氨酸等17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富含無機鹽、鉀和多種微量元素。

  保健小貼士:百合有增強食欲、輔助消化等功效,對機體新陳代謝起重要作用。所含的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增強體質、改善髒器功能的作用。

  增高小貼士:百合富含氨基酸,氨基酸不僅有助於孩子長高,也有助於細胞恢復活力,從而延長人的壽命。

  推薦吃法:百合可煮粥、煮糖水、蒸和炒,百合銀耳粥具有滋陰潤肺、健脾生津的作用。

  TIPS:百合干宜挑選干燥、無雜質、肉厚的。食用百合味不苦、葉片闊而薄者為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兒童腹瀉的飲食要點是怎樣的?

傷食型  表現腹脹、腹痛,瀉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塊,食欲不好,有口臭。多見於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患兒。  炒米粥:取粳米50克,放入鐵鍋中干炒至有香味溢出時加水適量,燒湯服。  蘋果湯:取蘋果一只,洗淨

家長必知:幫助孩子緩解壓力的五大步驟

一、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孩子的壓力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父母。如有的父母忽視孩子的實際能力,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經常拿孩子的弱勢與其他孩子的強勢進行比較,平常對孩子的關愛少,批評、指責多。家庭關系緊張等,都會給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