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兒童家居用品安全——兒童傷害狀況和家長認知報告》顯示:61.2%的兒童傷害發生在家中。
在家中,兒童經常發生的傷害主要有:跌倒/墜落25%、燒傷/電傷16.7%、銳器傷9.1%等。超過70%的家長不會定期對家居用品及其擺放進行安全檢查,其中7%的家長從不檢查。近80%的家長不清楚如何對家居用品進行安全檢查。
家,常常給人溫暖而舒適的感覺;然而,對於小寶寶而言,它卻潛藏著種種隱患。那麼如何給寶寶一個真正安全的家呢?
警惕居家容易發生意外的4個因素
1.寶寶身邊有危險物品存在
藥盒、藥瓶、化學試劑。這些物品如果被寶寶隨手拿來吃,後果不堪設想。
水。隨手可及的熱水會燙傷寶寶。浴缸裡的水,只需要2厘米左右深就可能使一個嬰兒溺水;只需2分鐘,嬰兒就可能在水中失去知覺。
電源插座。寶寶開始用手指探索世界的時候,最喜歡用手去鑽洞洞,鑰匙孔、瓶口、紐扣洞……都是他們的最愛。當然,他們對電源插座的洞洞也充滿了好奇。如果電源插座沒有進行安全保護,容易引發觸電危險。
電器。工作中的電熨斗會燙傷寶寶。電扇運作的時候,如果寶寶手伸進去會被割傷。電熱水壺工作時,滾燙滾燙的,也會燙到寶寶。
易碎物品。日常生活用品在你眼裡或許很普通,但在寶寶眼裡都是新奇的,碰一碰、摸一摸、拍一拍,甚至扔一扔,這都是寶寶認識世界的開始。但玻璃制品、瓷器等易碎物品,很容易被寶寶砸碎,小碎片容易割傷寶寶,如果物件比較大,還會壓傷寶寶。
小顆粒物品。各類小豆子、小珠子如果被寶寶塞進了嘴巴、鼻子、耳朵,容易造成一定危險。
繩子。別看繩子柔柔弱弱,寶寶如果拿來當玩具,繞在脖子上,很容易造成窒息。
煙頭。煙頭尤其是還沒有被掐滅的煙頭,如果被寶寶撿起就會燙傷寶寶。
放置不穩的家具。小寶寶處於學爬、學步階段時,跌跌撞撞,如果撞倒衣帽架、櫃子時,容易被砸傷。
尖利的物品。有尖角的家具、剪刀、刀、筆等,對寶寶而言,都是危險的。
2.寶寶身處的環境缺乏保護
媽媽在廚房燒菜,廚房沒有鎖門。→寶寶有可能被燙傷
衛浴間沒有上鎖。→寶寶有可能滑倒
衛生間馬桶蓋子開著。→寶寶有可能跌入馬桶
滾筒式洗衣機的蓋子開著。→寶寶有可能把手或身體伸進去
電源插座沒有加保護套。→寶寶有可能觸電
誤以為裝了紗窗就能防止寶寶掉出窗外。→寶寶有可能高空墜樓
把寶寶獨自一人留在家裡,包括寶寶熟睡時。→寶寶有可能發生任何危險
窗邊有可以攀爬的椅凳。→寶寶有可能跌落,甚至高空墜樓
地毯下沒有鋪防滑墊。→寶寶有可能滑倒
透明的玻璃門上沒有任何警示標記。→寶寶有可能撞在玻璃門上
床邊沒有防護欄。→寶寶有可能跌落
3.寶寶對家中隱藏的危險一無所知
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對任何事都沒有預見,不會事先防范,更不能理解某個行為會發生怎樣的結果,也不知道何為“危險”。他們特別需要爸爸媽媽的保護。等寶寶長大些了,懂事了,爸爸媽媽要及時把家裡的危險隱患一一告訴他,並告訴他預防方法和急救措施。
4.照看寶寶的大人缺乏警惕性
出現以下情況時,往往會讓照看寶寶的大人警惕性下降或顧不上寶寶——
家裡來了客人,大人們忙著招待客人。
全家剛剛從外面回來。
大人忙著做飯或其他事情。
家裡剛換保姆,保姆不熟悉家裡環境。
爸爸媽媽關系緊張,心情不好,照顧寶寶時心不在焉。
負責照顧孩子的爺爺奶奶精力有限,看護不當。
家裡有人生病或發生其他嚴重的事情。
家庭環境發生變化,如搬家等。
![]() |
讓孩子過得好 家長最應該教給孩子的那些事
幾天前,頻道發了一個名字叫“日本5歲女孩阿花讓無數人潸然淚下”的圖集。它講的是一個患有癌症的媽媽教育自己的孩子從五歲開始就下廚做飯,做各種家務,學著照顧自己和家人。媽媽千惠曾說道&ldq |
![]() |
學習寬容的品質
1、有利於克服“自我中心”意識,知道“我”與“他人”的含義。 2、有利於人際關系的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