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聽的音樂大不同:
胎兒時期
胎教是是從懷孕第四個月開始的。胎兒4-6個月的時候胎教聽的是輕音樂,這個時候的胎兒腦部開始發育,適合田園風格、交響樂,7-8個月的時候胎教聽的是運動音樂,比如健康歌,運動音樂是為了配合胎兒調胎位,減少胎兒發生臍帶繞頸、缺氧等現象,9-10個月,胎教聽的是識字教育。

建議:音樂胎教要使用安全有效的播放設備。由於胎兒耳蝸發育不完全,某些對於成年人無害的聲音也可能傷害到胎兒幼小的耳朵。現有的研究結果一致認為,給胎兒聽到音樂強度最好不要超過60分貝,頻率不要超過2000Hz。
新生兒時期
一般以不要超過半小時為宜,且曲子不要頻繁更換,比如這個月就聽《小步舞曲》,下個月再給他聽《搖藍曲》,這樣可以最大效率地增強嬰兒的聽覺記憶力,對他將來學習很是有幫助的。而且旋律越熟悉寶寶越是會喜歡上它,進而幫助他提升音樂欣賞力。還有就是將來聽得多了以後可以在規定時間內放特定的曲子可以讓寶寶形成一定的生活規律,例如早晨醒時放格裡格的《晨曲》,晚上睡覺時放肖邦的《夜曲》

建議:新生兒的話可以不要聽太多。適當的聽一點輕音樂即可。
兩三歲的寶寶
到了兩歲,不僅能注重傾聽音樂,也能感受簡單的音樂作品。
三歲兒童有更大的欣賞音樂的積極性,音樂能引起情緒上的共鳴,快樂活潑的音樂使兒童心情愉快,安靜的音樂使兒童心情平靜。但是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情性質不易理解,他們聽音樂時最注重的往往是表現主題的特征性因素。
三歲兒童己經能辨認音樂作品中的速度變化,他們的動作能隨音樂速度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