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道異物病例增多家長一定要看好孩子
據耳鼻喉科主任韓富根介紹,剛剛過去的2015年,科室氣道異物取出1300余例,對比前三年數據,2012年取出1100例,2013年取出1200例,2014年取出1315例,呈現不斷上升趨勢。
猴年新年馬上就到了,家庭聚會增多,堅果、糖果等各類零食又大量出現在餐桌上。在這裡不得不提醒一下家長朋友們,歡樂之余,千萬要看好“小不點兒”和“熊孩子”們,畢竟最好的搶救方法是預防呀。
花生米再次“行凶”25分鐘手術才取出
“一不留神,孩兒就把花生豆兒吃到氣管裡了,當時也沒在意,真是不該啊!”病房外,孩子的爸爸心有余悸,懊惱萬分。而在一旁的媽媽由於受到驚嚇,幾乎虛脫,已經說不出話。這一次的罪魁禍首仍舊是一顆讓人又愛又恨的花生米,在兒童醫院2015年氣道異物展上排名第一的“殺手”。
據兒童醫院醫聯體主任宋敏介紹,從接診到手術,醫護人員爭分奪秒,前後歷經25分鐘終於成功將異物取出。
“花生米是昨天中午吃進去的,到了凌晨1點孩子出現呼吸困難家長才警覺,取出異物時發現孩子肺部已經感染,出現了膿性分泌物。”值班醫生益歡歡說。
兒童吞入異物“十大殺手”都有哪些?
兒童吞入異物的情況一般分為三大類:氣道異物、食道異物和胃腸道異物。其中,氣道異物卡在喉管或支氣管處最危險。
氣道異物病例的高發群體為2~5歲的兒童,占就診群體的90%以上。兒童在吞入異物後大多都不會表達,不過媽媽們可以根據這種情況來判斷:異物進入氣道後,孩子會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臉色發暗發紫等症狀。
為了便於媽媽們做好防范,鄭州市兒童醫院根據以往案例,總結出兒童吞入異物“十大殺手”:最常接觸的花生和瓜子領銜“十大殺手”,占據第一和第二位,而常見的硬幣和筆頭、筆帽緊跟其後,排名第三、第四;排在後面的則是雞骨頭、魚刺等骨頭類,還有紐扣、拉鏈、吊墜、電池和發卡。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家庭小兒肺炎的護理方法
環境最重要 居室環境要安靜、整潔,室內每1小時通風換氣一次,保證空氣清新;室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相對濕度以60%為宜。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就難以保證適度的濕度。遠離高危人群肺炎盛行期不要帶寶寶到公共場所,讓 |
![]() |
小兒貧血可影響生長發育
小兒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