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行“雙休日”制度已經多年。雙休日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在這兩天中,有人做社交活動、有人做短途旅游、有人在家休息……各有各的“度假”方式。
今日,記者采訪中發現,隨著市民對獨生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聰明的家長紛紛推掉各種應酬,陪著孩子一起過雙休日,他們認為這樣做最有意義。
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
加強情感交流正確引導孩子
雙休日,是一段親子共處的完整、較長的時間,也是難得的感情交流機會。
26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三站碰到帶孩子閒逛的李女士,聊了起來。李女士說,她女兒歡歡今年8歲,雙休日和女兒形影不離,就像朋友一樣,因此在小區裡很讓人羨慕。
“工作日要上班,無法陪孩子,到了周末,我基本上就不參加朋友的聚會和交往了,盡量陪她。”李女士稱,她在家常和女兒聊天、講故事,女兒雖然還小,但讓女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從中了解其興趣和愛好,並且還可發現她的不良行為習慣。這時候,母女倆“地位“基本對等,女兒很願意聆聽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也容易接受批評、教導。
福山教小學一年級的趙老師說:“孩子和家長在一起,往往能流露出最真實的思想,表現出最真實的行為。家長應抓住時機,加以正確引導,毫不吝啬地肯定、表揚孩子良好的興趣和行為,也可指出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習慣。這樣以來,就可以收到休中有趣、休中有樂、休中有學的良好效果。”
在人際交往中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與人和睦相處
家庭,是孩子自我得到充分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初級群體,是“人性的搖籃”,家長就從屬於這個群體。社會研究表明,人的交往能力是人能否成功的一項重要能力,交往能力要從小培養。
“菁菁特別懂事,才6歲,在家接待客人真像個小主人。”26日中午,萊山區綠色家園的楊先生告訴記者,女兒菁菁3歲那年,有幾個戰友到家裡做客,戰友都非常喜歡孩子,便讓菁菁介紹自己,當時女兒只說:“我叫王菁,今年3歲了”,其它就不知道怎麼說了。楊先生與幾個戰友就這個教一句,那個教一句的,自那以後家裡再來客人,或者到別人家做客,她都很大方地作自我介紹,待人接物越來越有禮貌。
隨後,記者來到海天名人廣場,發現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在玩耍。“平時沒時間,周末了跟孩子一起出來玩,雖說都是一個院的,但平時大家都忙,也不是很熟悉,讓孩子多在這種公共場所,學會與不熟悉的人交談、玩耍,對克服孩子的恐懼感和羞澀感很有幫助。”居民劉女士這樣說著。不遠處,其女兒穿粉紅色連衣裙,正在與小朋友做游戲。
在積極的休息中
讓孩子有規律地支配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雙休日是家長的,更是孩子的。家長充分合理地利用雙休日,和孩子一起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現在孩子在學鋼琴,作息時間跟平時差不多,周末雖然不上課,但我還是要求他按時作息。”26日下午2時許,記者采訪了正在南洪街正在給女兒買衣服的李女士,她表示:“當然,要求孩子按時作息,生活有規律,作家長的首先要做出表率,自己絕不可周末賴床不起。”
“媽媽備課時,我就做作業。”10歲的女兒圓圓告訴記者,母親李女士是一名小學老師。“不管是對自己的學生,還是自己的女兒,我都要求他們一定要從小學會合理的安排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這對孩子的人生都很重要。”
李女士告訴記者:“雙休日,家長可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制訂活動計劃,切忌讓孩子玩一整天,或是把雙休日作為補‘課’的時間學一整天,或讓孩子自行隨便混時間。尤其是在假期裡,家長很有必要引導孩子制訂合理時間表,除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外,教育孩子從小懂得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
“雙休日有別於工作日,父母應少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多抽一點時間給孩子,陪孩子茁壯健康地成長。”煙台大學的張老師認為:雙休日給家長與孩子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父母雙休日不管孩子,孩子會感覺父母不關心、重視自己,誤以為父母根本不想與自己交流、玩耍,親子之間隔閡會越來越深,最後導致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及冷漠的人生態度,甚至使其價值觀發生畸形或扭曲。
![]() |
兒童換牙順序圖 小孩換牙時的注意事項
一、換牙是生理性需求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小小的乳牙已經無法適應颌骨的發育和日益增強的咀嚼力, 乳牙便開始生理性脫落,換上更強壯的幾乎陪伴我們一輩子的恆牙。 二、換牙的時間與順序 人的一生中都要長兩次牙 |
![]() |
寶寶犯錯了家長打還是不打?
“看著寶寶眼含著淚把尿濕的褲子換好,我心好痛,也暗暗後悔剛才下手太重,母親哪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啊!”近日,發表在某育兒論壇上的一條帖子引起媽媽網友們“熱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