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常在每年農歷8月的7、8、9日落腳。在此之後,空氣的濕度逐漸降低,寶寶常會出現皮膚干燥、流鼻血等不適。針對這類情況,家長應及時給幼兒補充水分和維生素。處暑意味著夏天即將過去,一般在每年的8月23日左右。此時寶寶最易呼吸道感染、口舌干燥、大便干結,這些症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秋燥”。
立秋標志著夏去秋來,陽氣一時難消,“秋老虎”余威仍在。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氣慢慢涼爽起來,逐漸干燥。我們應注意早晚溫差,及時增減衣物。飲食上應選擇滋陰、潤肺、清熱、安神一類的食材。秋季干燥,為了防止寶寶皮膚、口舌干燥和鼻出血,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維生素。
警惕“秋老虎”
雖然天氣逐漸涼爽,但是仍有余熱。所以白天還是需要降暑,以防寶寶中暑。首先應確保寶寶擁有充足的睡眠,及時補水,多吃一些新鮮的果蔬。另外避免讓寶寶長久地待在空調房內,外出時注意備好水壺、遮陽傘等防暑物品。
小心腹瀉
立秋之後至12月,是嬰幼兒發生腹瀉的高發時段。家長應做好預防寶寶腹瀉的護理工作。首先應注意寶寶口腔和皮膚的清潔工作,勤換尿布。大便過後需要及時用溫水清洗小屁屁,避免發生尿布疹。其次注意保暖,當寶寶身體發涼時,可以使用暖手袋取暖。另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環境整潔,遠離病人,防止交叉感染。在寶寶恢復時,要增加營養,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飲食既滋陰又潤燥
入秋後,白天天氣還很悶熱,寶寶容易疲倦、無力,所以飲食需要既滋陰又潤燥。我們可以適量添加一些與潤肺、除燥、生津功效的食材,比如蓮藕、紅棗、銀耳、山藥、荸荠、百合等。秋季需要補肺氣,不宜食用辛辣食物,容易損傷肺。家長多給寶寶進食桔子、猕猴桃和番茄等增加胃酸的果蔬,減少食用西瓜、黃瓜等寒涼食材,以免傷害脾胃。
立秋推薦食譜
百合粥
食材: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百合泡軟後,與粳米一起加如清水熬煮成粥。加入冰糖,再略煮一會兒即可。每天早晚適量食用。
功效:補肺、除燥、安神。適合8個月以上的寶寶食用。
二豆湯
食材:紅豆、綠豆、薏苡仁各適量。
做法:將三種食材按照1︰1:1/2的比例熬成湯,溫熱時給寶寶喂食。
功效:潤燥、清熱。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食用。
蓮藕茶
食材:蓮藕粉2湯匙。
做法:加熱水沖泡蓮藕粉,攪拌均勻至溶化即可飲用。
功效:可緩解腸胃不適。適合8個月以上的寶寶適量飲用。
冰糖川貝梨
食材:川貝母3克,冰糖9克,梨1只。
做法:梨去核後,將川貝母和冰糖填充,再隔水蒸熟。每日2次,每次半個,持續2~3天。
功效:可治療咳嗽、口干等症。適用於1歲以上的寶寶食用。
立秋養生溫馨提示
1.早晚溫差大,增減衣物需適度,腳部保暖要注意,讓寶寶穿好襪子。
2.睡覺時,一定要將被子蓋好,盡量關好窗戶,以免受涼。
3.不能讓寶寶吃冷飲或其他過量的食物,小心腹瀉。
4.多做戶外運動,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