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孩子嘔吐的疾病有哪些?
羊水吸入:由於羊水大量吸入,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新生兒常在生後不久即出現嘔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帶少量血性液體,但一般情況良好,對於羊水吸入導致的頻繁嘔吐可用1%的蘇打水洗胃。
幽門痙攣:新生兒時期由於幽門功能暫時失調常在喂奶後不久出現噴射狀嘔吐,臨床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塊,時好時壞。對於幽門痙攣,可以用1:1000阿托品在吃奶前5-10分鐘滴入口內,先從1滴開始,逐步增加,最大量不得超過4滴,直到小兒出現面紅為止,一般能獲得明顯療效。
新生兒便秘:新生兒一般生後10小時內開始排出胎糞,如果生後數日排便極少或胎便排出時間明顯延長,臨床也可出現腹脹、吐奶。對於新生兒便秘可以用生理鹽水灌腸,一旦大便通暢,腹脹和嘔吐常隨之緩解。
感染因素:是新生兒嘔吐最常見的原因,除了消化道本身感染如流行性腹瀉、肝炎等外,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也是引起新生兒嘔吐的常見原因。
食道閉鎖:新生兒生後即發生劇烈的嘔吐,吃啥吐啥,常吐出象螃蟹吐的泡沫狀液體。
幽門肥厚性狹窄:臨床常常在生後2周左右出現嘔吐,進行性加劇,常表現為噴射性嘔吐,但吐後仍有饑餓感,由於頻繁嘔吐,新生兒常出現脫水和營養不良,腹部體檢時,可以摸到棗核樣的塊物。
腸閉鎖:生後1天內常出現持續性嘔吐,吐奶後症狀常有所緩解,但吃奶後幾小時又開始嘔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膽汁和糞便樣的液體。

要了解導致孩子嘔吐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解決。那麼,孩子嘔吐怎麼辦?
當孩子出現嘔吐的時候,孩子身邊的大人一定要記得,讓孩子能正立坐,千萬不要歪躺,然後把孩子的頭向一側篇,以免嘔吐物進入孩子的氣管,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出現嘔吐後,一定要記得,孩子身邊的人,一定要記得用溫開水漱口,清潔孩子的口腔,一方面是解除掉孩子口內的異味,這樣,可以讓孩子喝點兒水,順順咽道。
當孩子出現嘔吐後,一定要記得,給孩子多喂些水,讓孩子用水把嘔吐感壓下去,更要記得,出現嘔吐後,孩子嘔吐完後,千萬不要再讓孩子吃食物了,而是多讓孩子飲水。這樣,才會有效地控制嘔吐。
孩子出現嘔吐後,孩子身邊的人,一定要記得,不能再給孩子吃太多,最好給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以免再刺激到孩子的胃腸。當然,有生活經驗的人會給孩子喂流食,或者是米粥一類的食物。
按摩方法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家長以中指先按後揉中脘穴1分鐘。
(2)家長可以將自己的雙手拇指放在寶寶的劍突兩側的季肋處,然後進行兩旁分椎1~3分鐘,效果哦非常好。
(3)先掐後揉內關穴1分鐘。
(4)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處肌肉,各15~20次,然後以拇指各按揉1分鐘。
2、隨證加減
(1)感受風寒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
②推揉太陽穴50次。
③清肺經200次,清大腸200次。
(2)脾胃虛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300次,揉板門300次。
②捏脊5~7遍。
③按揉足三裡穴1~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