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足口病的表現
神經系統表現:
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谵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痺;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陽性。
呼吸系統表現:
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或痰鳴音。
循環系統表現:
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绀;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對大家來說,對手足口病最為關注的就是如何治療了。為此,小編列出一些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西藥物,可供參考。
西藥治療
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主要是對症處理,服用B族維生素、維生素C、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干擾素等)、解熱鎮痛劑等。

阿昔洛韋:治療劑量為20毫克/公斤體重,加入10%葡萄糖液100毫升靜脈滴注,1次/天;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毫克/公斤體重/天,分3~4次服。阿昔洛韋作為一種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藥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愈合時間,減輕口腔疱疹疼痛的作用。
更昔洛韋:治療劑量為5~10毫克/公斤體重,加入10%葡萄糖液100毫升靜滴,1次/天,療程3~5天。
干擾素:治療劑量為100萬單位,肌肉注射,1次/天。有研究表明,干擾素聯合中藥制劑(如小兒清熱寧)治療手足口病具有明顯療效。
利巴韋林:利巴韋林作為抗病毒的常用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肯定。治療劑量為10毫克/公斤體重,加入10%葡萄糖液100毫升靜滴,1~3次/天,療程3天;或者口服利巴韋林含片1/4~1/2片,4次/天。
思密達:思密達對消化道的病毒、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能與黏液蛋白相結合,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促進上皮組織恢復和再生。對於手足口病患兒特別是口腔潰瘍嚴重的患兒,以適量思密達用溫開水攪成糊狀,分別於早、午、晚飯後及睡前塗於口腔潰瘍局部,可明顯縮短小兒口腔潰瘍的愈合時間。思密達口味香甜,患兒易於接受。
中藥方劑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屬中醫“濕溫”、“時疫”等范疇。病因為濕熱疫毒,多因內蘊濕熱,外受時邪,留於肺、脾、心三經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襲肺、脾二經,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見肺部症狀,如發熱、流涕、咳嗽;脾主四肢,開竅於口,手足口受邪而為水疱,口舌生疱疹、潰瘍。
近年中醫以清熱解毒祛濕為主要原則,采用自擬方或成方為基礎,隨症加減治療本病,效果很好。如采用以清熱解毒、清心瀉脾為主的清熱瀉脾散共治療50例患兒,痊愈36例,有效13例,無效1例,痊愈率72%,總有效率98%。
清熱瀉脾散:金銀花、蒲公英、黃芩各10克,連翹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葉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熱有肝風內動者加羚羊角、蟬蛻;兼心火熾盛者,合導赤散;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生地黃、薏苡仁;兼陰虛者加麥冬、知母;兼風熱犯肺者加桑葉、苦杏仁。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患兒家長如何做好家庭護理措施呢?
消毒隔離:患兒在及時就醫的同時,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患兒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曬。
清潔物品、開窗通風:手足口病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口腔清潔:手足口病患兒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小兒,可以用棉簽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亦可口服維生素B2、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預防手足口病細菌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