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專家提出幼兒性教育的方法要注意

專家提出幼兒性教育的方法要注意

  “我是從哪來的?”很多家長都經受過孩子這樣的“拷問”,怎樣回答才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呢?日前,在北京市第二醫院,心理咨詢師鄧軍為家長們做了一期關於嬰幼兒心理健康指導的講座。

  你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

  孩子經常問:“媽媽怎麼生的寶寶?”有些家長隨口說,你是媽媽撿來的、是爸爸從河裡撈上來的等等。這樣的回答會使孩子產生錯覺。鄧軍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提出問題時反問孩子,看看他們對這些事的理解,最好直接告訴孩子“你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以此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體會到與媽媽的骨肉之情和家長對他的愛。

  3歲後孩子最好獨睡

  孩子獨睡首先有利健康。大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不利於孩子大腦發育;成人活動范圍大,攜帶的病菌多,容易把病菌傳染給孩子。

  鄧軍認為,3~6歲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孩子會對父母的關系、兩性之間的問題比較敏感。孩子3歲之後最好與父母分床。但何時可以分房睡,還要依孩子的實際能力而定。家長可以為孩子布置舒適的環境,准備一些娃娃,讓他感受到安靜和溫暖。當然不必急於求成,沒有過渡,反而會使寶寶對獨睡產生恐懼。

  別把女孩打扮成男孩

  有的家長給男孩穿裙子,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殊不知,孩子會對自己的性別認知產生障礙,甚至造成“易性癖”。一對夫婦來找鄧軍做心理咨詢,他們的女兒是同性戀,他們很絕望。

  鄧軍了解到,這家人非常希望能生一個男孩,所以從小就把女兒當男孩子養。家中也以妻子為中心,這給了女兒一種誤解:“爸爸應該是媽媽,媽媽應該是爸爸”。年幼時性別角色定向出現偏差,父母沒有及時糾正,才使她在青春期發展為性角色認同障礙。對此,鄧軍建議:

  1.家長應淡化對孩子性別的期待,樹立“生男生女一樣好”的觀念。

  2.要以孩子的性別,選擇對待他的方式,避免孩子形成錯誤的性別意識。

  3.如果孩子出現性別意識偏差,應在幼兒第一反抗期,即三四歲時對其進行糾正、調整。

專家提出幼兒性教育的方法要注意

  鄧軍還提出了幼兒性教育的具體方法:

  身體接觸的一般原則

  1.家長要告訴孩子,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屬於自己的,應該被尊重;

  2.可以撫觸自己的身體,但撫觸有些部位不宜當眾進行;

  3.不能隨意接觸別人的身體,如果在接觸時別人表示反對,應該及時中止;

  4.不可接觸別人的一些部位;

  5.除了父母、親近的照看者和醫生以外,任何人不能接觸自己的隱私部位;

  6.如果任何人的接觸讓你感到不舒服或“不對”,即使是親友師長,孩子都有權要求中止。

  讓孩子樹立隱私感

  1.人身體上有些部位比另一些部位更特殊,不宜暴露;

  2.有些事不適合當眾做,但可以在衛生間或自己的臥室做;

  3.男女有別,有些事情男、女要分開做;

  4.隱私並不等於不好。

  如何回答孩子的“怪”問題

  1.孩子指著父母的生殖器官問那是什麼時,該怎麼說?

  答: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處於無性意識狀態,你只要簡單易懂地告訴他那是什麼、有什麼用就可以了。

  2.可不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

  答:當然可以。和學齡前的孩子一起洗澡,也是一種性教育,因為通過親子共浴,你可以教給孩子很多有關人體的知識。孩子長大後,當他不想和你一起洗澡,或者開始有些抵觸時,就是停止親子共浴的時候了。

  3.孩子會掀女孩的裙子,如何處理?

  答:學齡前的孩子,總是對遮住的東西充滿好奇,這與色情無關。這時候,家長可以問他想知道什麼,告訴他:每一個人都有一些地方不可以讓別人看,除了爸爸媽媽幫你洗澡時可以看,其他人誰都不可以。如果有人看了你的小雞雞,一定要告訴爸媽。姐姐穿著裙子就是不讓別人看的意思,你當然不能看了。

  4.為什麼男孩子站著尿尿,而女孩子蹲著尿尿?

  答:直接告訴孩子,那是因為性器官不同。

  5.為什麼不可以隨便親人、抱人呢?

  答:這樣做別人可能感到不舒服,別人不願意就不要勉強他們。

  6.為什麼不能隨便亂摸女孩子?

  答:如果人家不願意,身體每一個地方都不能隨便摸;你的身體也一樣,你不願意,別人就不可以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喂水可防小兒脫水熱

在夏季,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出於散熱的需要,嬰兒每天要排出大量的汗液以維持體溫的恆定。由於嬰兒的腎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像成人那樣濃縮尿液,以減少水分的丟失。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嬰兒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補水100~1

新生兒期為什麼會出現體重下降?

新生兒期體重增長是反映期內營養和健康狀況最靈敏、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那麼新生兒期為什麼會出現體重下降呢?  如何評估新生兒體重下降程度?  新生兒體重下降程度是反映攝入和排洩平衡的主要指標,是判斷新生兒健康狀況的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