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性,該怎麼跟孩子談?

性,該怎麼跟孩子談?

  父母長輩招架不住的熊孩子提問“我是從哪來的”,遇到這問題是否曾經的你是不是也給父母出過這個難題,他們當時的回答是怎樣的?你是撿來的、大風刮來的還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還是從火爐裡升起來的還是充話費送的!也許是傳統觀念所致,讓成年人將“性”生拉硬拽開孩子的生活圈,但這樣做的回答可能會使孩子帶著對性的誤解成長並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相信沒有家長願意孩子這樣。那麼,如何更好地回答孩子有關性的問題呢?

  家長面對孩子提問性問題的態度

  大大方方勝過遮掩責備

  跟孩子談性的時候,家長們常常會不好意思,解釋的時候有點兒臉紅脖子粗,遮遮掩掩,語焉不詳。還有的家長,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這麼小就這麼“黃”。

  其實孩子的特點是好奇心強而且單純,因此千萬別把孩子當成大人,非要去揣度孩子有什麼不良動機或者道德問題。比如孩子問性交是怎麼回事,那他們就真的是單純地想知道性交是怎麼回事,沒有任何不良企圖。

  如果家長抱著一種緊張戒備的心理,以冷淡或者責備的態度去跟孩子談論性問題,那麼不管談的內容正確與否,都會讓孩子覺得,性是不好的東西,因為孩子常常能敏銳地察覺父母表現出的那種消極心態。

  所以,作為父母,跟孩子談性的時候,首先要做到大大方方——性不過是個孩子遲早該知道的事情,根本用不著藏著掖著或者如臨大敵。父母表現得越是坦然,孩子就越容易對所談的問題有個正確的認識。

  PS:夫妻生活的時候當然要避免孩子看到,但是萬一被孩子撞見,也不必驚慌失措甚至呵斥孩子,表現得自然一點,將孩子帶出房間就是了。

  直來直去勝過轉彎抹角

  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會問到的問題。咱們經常聽到的答案是某個神奇所在撿回來的;或者是一句模稜兩可的“孩子是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甚至干脆被轉移話題“乖,給你塊糖吃”。孩子常常對這些答案不那麼感冒。

  其實上面那些轉彎抹角完全沒有必要,直接告訴孩子“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結合,在媽媽的身體裡長成了你。”不會給孩子造成任何負面的影響。至於孩子隨後問起精子和卵子如何遇見的,完全可以找個適合孩子的圖鑒指給他們看。

性,該怎麼跟孩子談?

  家長在跟孩子談性方面的問題時,常常會犯一些常見的錯誤。比如只告訴孩子不能用手碰生殖器,卻不解釋為什麼。或者騙孩子說摸了小JJ就會夜裡尿床之類的,這些都容易增加孩子的焦慮和抵觸,阻礙他們正確地認識性問題,甚至直接帶給他們錯誤的認識。

  實話實說,直來直去才是最好的選擇。

  家長對兒童性教育的幾個技巧

  現代生活中,性教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特別重要的,尤其是兒童期的孩子們,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就一定要重視兒童期性教育。那麼,家長如何進行性教育呢?

  5歲前的孩子,性教育主要是解決性別認同問題。家長應在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不要有意地把女孩扮成男裝或將男孩扮成女裝,以免孩子從小對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識,從而影響孩子的性取向。

  5~7歲的孩子,在求知欲驅使下常對男孩與女孩的差異感到迷惑不解,會向父母提出各種問題,此時父母應該根據自然現象,簡單明了地回答他們的問題,不能過分詳細地講述性、生殖等情節,如果講不透,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會更覺得神秘。

  7~14歲的孩子,這期間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較系統的性知識教育。在同青春期之前的兒童談性時,可借助自然現象、童話、寓言故事,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性教育內容穿插其中。家長可以從植物開花結果講起,接著聯系到人的性與生殖。

  14~18歲的孩子,這期間父母應主動關心詢問孩子的性困惑。有一位男孩睡覺時遺精,他認為是生病了,非常擔心,又不好意思告訴父母,自己在書攤買來不健康的書籍想從中找到答案。一日,母親整理他的房間時,發現孩子在看一些不健康的書籍,母親這才意識到該告訴孩子一些正確的性知識了,但是父母都不好意思向他講性知識。最後,這位母親買來有關的青春期性知識的書籍放在孩子的桌上,並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孩子交流。

  其實,性知識本身既不難懂也不難教。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性不是個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有關性的問題都可以大大方方去問父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如何應對寶寶五大破壞行為

最近,我發現上了幼兒園的兒子衣服特別愛髒,兩只小手黑糊糊的,悄悄觀察這個小家伙,我的媽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像個“破壞大王”,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喜歡捅牆上的插座,喜歡坐在書堆裡

兒童曬太陽時謹防曬傷

天氣好的時候,人們總是樂意帶著寶貝在戶外曬太陽,一方面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一方面還可以促進鈣質吸收,可謂一舉兩得。但是,提醒家長注意的是,曬太陽也要適度,否則孩子有可能被曬傷。  當兒童暴露在太陽光下,在接受熱的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