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取患兒排洩物查病因
“初夏時節發生的小兒腹瀉類型比較多,病症類型要分清楚,治療的措施因型而異。”醫師說,孩子的排洩物往往會傳遞出重要的致病訊息,不同的病因會有不同的病症,病毒感染性腹瀉:最常見的為輪狀病毒腸炎,患兒糞便會呈現“三多”特點,即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黏液,無腥臭味。
二、小兒腹瀉的症狀
患兒病初1-2天常發生嘔吐,隨後出現腹瀉;細菌感染性腹瀉:主要表現在大便量少次多,呈黏液狀或帶少量血絲,有腥臭味。常伴惡心、嘔吐、腹痛,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如高熱、意識改變甚至感染性休克;受涼性腹瀉:主要表現為便數增多(一日6至8次),大便呈水樣且有泡沫,部分伴隨有嘔吐、進食不暢等症狀;飲食不當性腹瀉:該腹瀉相對好辨別,多在小兒飲食後不久發生腹瀉,脫水,嚴重者可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
三、小兒腹瀉如何治療
1、患兒不可濫用抗生素
“門診常遇到這樣的媽媽,孩子因腹瀉就診,我們詢問孩子有無用藥,她會急切地告訴你三四種藥名,甚至把家裡的藥全拿來了,最多的有五六種之多。”專家說,不少家長在“求速效”的傾向性下出現抗生素的濫用:一種藥不行,再加一種,盲目聯合用藥;醫生開的藥不管用,去藥店買廣告宣傳的藥或別人推薦的藥,造成重復應用;不規律用藥,時服時停,孩子成了試驗品。
對生理機能發育尚未完全的寶寶濫用藥,可引發其腸道菌群紊亂,進而形成藥物性腹瀉,加重病情,亦可造成頑固的腸道菌群失調。專家特別強調,非“細菌性”腸炎是否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否則後患多多。“家長往往無法准確判斷孩子腹瀉的類型,所以不建議家長給孩子私自‘開處方’。”
2、腹瀉後禁食或加重病情
“許多家長為了讓患兒胃腸道‘喘口氣’,會限制孩子飲食,或干脆禁食,殊不知,這種做法對病情有害無益。”專家解釋,腹瀉時孩子進食和吸收減少,而腸粘膜損傷修復、發熱時代謝旺盛、侵襲性腸炎丟失蛋白等因素使孩子對於營養需要量增加,如果限制飲食過嚴或禁食過久會造成營養不良,加重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進食太少,孩子處於饑餓狀態,會增加腸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瀉。
所以,若非是嚴重嘔吐的狀況,孩子腹瀉時不必禁食,而是應該多攝入水分以及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例如米粥、面條等食物,補充孩子疾病所造成的消耗,縮短腹瀉後康復時間。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為什麼小孩子會患上自閉症
自閉症的成因 沒有人聲稱能夠了解這個流行病的多個原因的一切信息,但是家長和醫生有必要知道一些理論,因為這些理論為本書所介紹的療法提供了一個基礎。大家越來越趨向認為大多數自閉症類障礙來自遺傳和環境兩個因素。遺傳 |
![]() |
對小兒患得肺炎需注意哪些
一、注意體溫變化: 專家表示,體溫是病情變化的晴雨表,如果肺炎患兒體溫逐漸恢復正常,說明病情趨於平穩。如果持續發燒,則說明肺部炎症仍未得到控制。如果體溫正常後又上升,則可能是合並症或重復感染所致。家長朋友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