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預防早產,孕媽媽們要做些什麼?

預防早產,孕媽媽們要做些什麼?

   一、孕婦早產的4大症狀

    1.子宮收縮     這是早產最早的信號。在懷孕29周-36周時,子宮收縮頻率每10分鐘2次以上,准媽媽會開始感覺到酸痛,有點類似月經來臨般的腹痛,不止下腹部不舒服,還會痛到腹股溝,甚至蔓延到下背酸痛,嚴重的還會伴隨陰道分泌物增加及陰道出血。如果子宮頸的擴張比初次檢查時超過1cm,應該就是早產的陣痛。     2.下腹部變硬     過了第8個月,當下腹部反復變軟、變硬,並且肌肉也有變硬、發脹的感覺時,孕婦要保持安靜,盡早去醫院接受檢查。   預防早產,孕媽媽們要做些什麼?     3.破水     有溫水樣的東西流出,就是早期破水。有的孕婦即便是早期破水,仍能在幾周後平安生產,但一般情況下破水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陣痛,此時可把孕婦的腰部墊高,不要動腹部,然後馬上去醫院。     4.出血     少量出血是臨產的標記之一,但有時是從生殖器官出血,這有非正常臨產的危險,可局部用干淨的紗布、脫脂棉、衛生紙墊上止血。   預防早產,孕媽媽們要做些什麼?     二、預防早產的方法     1.一旦懷孕,就要定期去做檢查     只要確定已經懷孕,就要開始定期去做檢查,從而及時診斷出可能的早產跡象,如子宮肌瘤、子宮頸張開、多胎妊娠、子宮畸形等等。只有早發現,才能及早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早產的發生。比如,如果是子宮頸張開,在孕期的前3個月就可以診斷和治療。     2.減少活動量     懷孕28周以後,胎兒開始迅速增大,准媽媽們要注意適當減少活動量,運動應主要以散步為主。   預防早產,孕媽媽們要做些什麼?     3.避免久站和負重動作     孕婦站立時,胎兒的重量幾乎全部壓在子宮頸上。一般情況下,懷孕後要避免站立過久,以免過度壓迫宮頸口,尤其是孕婦被醫生診斷為有子宮頸張開的跡象時,更是要注意。如果所從事的職業需要久站,從孕期的第4個月起,准媽媽應該要求調換工作崗位。     4.良好飲食習慣預防早產     為了防止早產及流產,孕婦的飲食安排應科學合理。   預防早產,孕媽媽們要做些什麼?     多吃最佳保胎蔬菜---菠菜。孕早期的兩個月內,應多吃菠菜或服用葉酸片。但菠菜含草酸也多,草酸可干擾人體對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可將菠菜放入開水中焯一下,則大部分草酸即被破壞掉。     莫忘吃最佳防早產食品---魚。調查發現,孕期每周吃一次魚,早產的可能性僅為1.9%,而從不吃魚的孕婦早產的可能性為7.1%。     5.出現子宮收縮,必須休息     孕激素的分泌會減少子宮的敏感性,從而阻止子宮肌肉的反應活動。如果孕媽媽們處在緊張之中,或做過強體力活動,子宮會被體內的壓力所刺激,使分泌的孕激素失去作用,子宮就開始出現收縮。盡管這種收縮很強烈且很緊湊,但只要不是經常性的,就不會有提前分娩的危險。如果准媽媽經常地感到這種不同於正常分娩時的收縮,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這種在子宮肌肉纖維上的抻、拽、拉會使子宮頸張開,並使它變短、變軟,可能最終引發早產。遇到這種情況時,准媽媽必須充分休息,這是唯一避免子宮反應的辦法,並且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阻止子宮收縮的藥物。   預防早產,孕媽媽們要做些什麼?     6.發燒,必須馬上看醫生     發燒是感染的症狀,體溫的增高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因此必須盡快去醫院,使體溫降下來。如有必要,醫生會讓孕婦服用專用的退燒藥或使用抗生素。如果胎兒在子宮裡發生窒息,或孕婦本人有危險,醫生可能會決定提前讓孩子出生。     7.孕晚期盡量避免性生活     孕晚期時,胎兒生長迅速,孕婦子宮明顯增大,對任何外來刺激都非常敏感。子宮在這個階段容易收縮,因此要避免給予機械性的強刺激,夫妻間應盡可能停止性生活,以免發生意外。   預防早產,孕媽媽們要做些什麼?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肺炎球菌威脅兒童生命健康

肺炎球菌疾病是嚴重威脅兒童,尤其是2歲以下嬰幼兒健康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70-100萬5歲以下兒童死於這一疾病,相當於每分鐘有1-2名兒童被肺炎球菌疾病奪去生命;而在亞太地區,每分鐘就有

春季小兒感冒多發 該如何防治?

防治小兒感冒家裡護理至關重要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流感季節寶寶不慎“中招”時,除了遵醫囑給寶寶吃藥外,家庭的細心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