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亞大講堂群裡家長之間經常探討如何對孩子進行音樂藝術培訓的問題,記者總結了大家在認識方面存在的兩大誤區:一是不了解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盲目培養;二是將音樂藝術等當成第二課堂盲目排斥。
記者走訪了業內的專家,就如何對孩子進行音樂藝術培訓的問題給出了一些建議。
學音樂要摒棄功利目的
不斷升溫的藝考熱讓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音樂藝術培訓上過於急功近利,其實現在許多家長讓孩子學音樂藝術只是為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但是卻忽略和忘記了孩子愛玩的天性。
有家長自稱音樂要灌輸,於是每天要求孩子學習四五個小時,豈不知一味延長孩子學習音樂的時間反倒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便扼殺了對藝術的憧憬和熱愛。
專家指出,家長從小就讓孩子學習音樂藝術以此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這樣的本義無可厚非,但一定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量力而行,對於家長來說,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切不可將音樂藝術培訓簡單化為考級或者藝考。
音樂培訓並非第二課堂
“我看很多同事的孩子都學音樂,所以就給孩子在藝術學校裡報了鋼琴,不能讓孩子其他時間白白浪費了。”交流中家長沈先生表示。
其實,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音樂培訓當做第二課堂。專家表示,在少年兒童中開展音樂藝術培養,一方面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少年兒童智力的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陶冶情操,用直觀的美的形象打動少年兒童的情感。孩子們如果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學有專長,對於今後的求學、就業等方面都可能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專家建議,在對孩子進行音樂培訓前一定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見,就學習什麼樂器、進行何種方式培訓的問題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和交流後再做決定。
![]() |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指出: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 《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傳誦名句, |
![]() |
孩童常見的“心病”父母需要留心
現代社會中,兒童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越來越受到關注。然而很多年輕的父母面對孩子出現的異常行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該求教心理醫生。 以下介紹的主要是6歲以下的孩子常見的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