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孩子愛咬人竟是焦慮?

孩子愛咬人竟是焦慮?

  到了一定的年齡,很多小孩子的“通病”就是愛咬人。有的孩子咬得越發狠厲,甚至打罵都改善不了。有專家稱,孩子愛咬人是焦慮的症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愛咬人竟是焦慮?

  一般來說,年幼的孩子愛咬人是比較正常的情況,因為小朋友五感尚未發育完全,很多情況下都會通過咬這個動作來表達自己。比如說,無論給什麼東西小孩子,他們大多數的反應就是看一看,然後塞到嘴裡。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辨別是什麼東西,而不是大多數家長以為的“饞嘴”。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應該會摒棄咬這種辨別事物的方式。如果年紀大的孩子還有這種習慣,可能就是焦慮所致。

  一個被兒子咬得胳膊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媽媽這樣說起自己的兒子:兒子上初中三年級,最近愛上咬東西,把手表帶都啃斷了,有一天甚至對自己的媽媽說:“我咬你一口吧。”

孩子愛咬人竟是焦慮?

  媽媽認為只要兒子咬了能好受些,自己是可以忍受的,但不知道兒子的行為是因為青春期對異性渴望親近引起的,還是有壓力不能表達導致的。

  通過與這位媽媽聊了之後發現,表面上是孩子在咬媽媽,本質是孩子的焦慮過大,通過咬人、咬東西的方式來緩解焦慮,每次咬了之後都會減輕焦慮,久而久之就把這種習慣保留了下來,但這個孩子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孩子的焦慮來自媽媽的高期待,孩子考得不好,媽媽心裡不舒服,臉上表現出來失望之情,而媽媽對孩子的期待不是建立在對他客觀的評估上,而是遠遠高於孩子的實際能力,久而久之,孩子達不到標准,又不願意下功夫提升學習能力,最終會自暴自棄。

  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這種高期待一旦內化成孩子自己的高期待,每次達不到高標准時孩子就會有挫敗感,自尊心受傷,產生無能、無助感,加重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導致焦慮泛濫。

  媽媽任由兒子咬自己,看似很偉大,想幫助孩子緩解焦慮,但結果是導致孩子產生負罪感、內疚感,又進一步加重了心理負擔。

  要解決孩子咬人的問題,就得想辦法讓孩子不那麼焦慮了。首先,要思考孩子為什麼焦慮,是功課吃力了,還是遇到什麼問題了?另外,要提升孩子承受焦慮的能力,而不是回避焦慮。同時,還要降低父母不合理的期待,針對自己孩子的現實狀況,調整培養目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對待寶寶感冒六大誤區

媽媽的謬誤一:寶寶發高燒、呼吸道感染了,必須用抗生素。  專家糾誤:  寶寶呼吸道感染該不該使用抗生素,首先需搞清什麼是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鼻腔到喉嚨部位的感

你知道疫苗有菌苗、毒苗、類毒素和免疫血清

注射疫苗是我們預防傳染疾病一種重要的手段,我們常見的疫苗種類也很多,比如流感疫苗、肝炎疫苗、腦膜炎疫苗等等,由於大多少的疫苗都是需要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進行接種,所以人們往往把各種疫苗統統稱之為防疫針,其實從醫學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