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乏自理能力的原因

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飯太慢或弄髒衣服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缺少必要的反復練習的機會。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後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願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那麼,想要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怎麼做呢?
寶寶自理能力的培養方法
在平時父母要放手讓寶貝去做他想做的事,不要怕孩子受挫,也不要怕孩子做錯了,孩子不會可以教,但是學習練習的過程父母要給與。很多父母怕孩子做錯了,還沒做就開始教,不停的說。說到孩子對一件本該好奇的事情失去了興趣。有種愛叫放手,所以對於孩子,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
在生活上很多家務都可以讓孩子學習,比如打雞蛋,削瓜皮,扔垃圾,幫媽媽在廚房打下手什麼的,讓孩子感覺自己在家裡是個小幫手,能幫爸爸媽媽分擔家務。讓孩子從內心的對自己做的事情有信心。從而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多事情就是孩子在沒學會之前會有抗拒,一旦學會了就會變得主動。所以,做好了父母的鼓勵很重要。

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不能代勞的,刷牙洗臉,做作業什麼的,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任務,家長要給孩子一個觀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不是推托,家長不提醒在孩子潛意識裡就會想這些是可做可不做的。刷牙洗臉,洗澡這些都需要慢慢的學會自己動手做。快上小學的孩子,整理書包也算是自己的事。在個人事情劃分上,父母要有明確的說明,不能代勞的要讓孩子知道。
家長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方法是很重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