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既能培養孩子合理分配財物的能力,又能鍛煉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家長應教育孩子通過認識國情,理解勤儉節約的意義;要使孩子懂得今天的好日子來之不易;教育孩子懂得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分錢、一粒糧食的作用;教育孩子懂得浪費是一種犯罪,節約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如果從小沒有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將來一害社會、二害父母、三害自己。因此,我們要從小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那麼,培養孩子節約的方法有哪些呢?
在模仿中產生節約意識
俗話說:“身教勝言教。”成人的一言一行對幼兒時時刻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3、4歲幼兒突出的特征是喜歡模仿老師、家長、伙伴,他們在模仿中學習、成長。模仿可以成為他們學習的動機、也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他人經驗的過程。模仿又是他們主要的學習方式,成人要充分利用幼兒這一特點來強化他們的節約意識。
3、4歲幼兒由於生理發育還不成熟、小肌肉動作准確性不高,會有撒飯的現象。吃飯像喂小雞,往往一頓飯下來地上、桌上撒著飯粒,碗裡的飯也吃不干淨。這時我們就要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為幼兒尋找模仿的對象,“××小朋友真棒會變魔術把飯都‘變’到肚子裡。”幼兒在模仿同伴的過程中,在成人的引導下從興趣出發主動地學習掌握進餐的方法、技能,從而也達到了節約糧食的目的。
成人要有很強的節約意識,在刷牙或擦肥皂時關掉水龍頭的同時用語言告訴幼兒你在做什麼,讓幼兒通過成人口頭和肢體語言掌握節約的方法,日久天長幼兒就會模仿成人在刷牙、擦肥皂時把水關掉。
講故事培養幼兒的節約意識

故事的趣味性和引人入勝的特點使幼兒百聽不厭,他們往往把故事情節與實際生活相混淆,它促使幼兒的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他們常常和“娃娃”說話、跟小椅子“再見”,這些都是幼兒思維“擬人性”特點的體現。而情緒對3、4歲寶寶心理的作用極大,用情緒性的故事往往能打動幼兒,我們可以將關水龍頭這件事編成小故事,通過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來表現沒關水龍頭後小水龍頭的反應,“它很傷心、流了很多眼淚,聽小水龍頭哭得多傷心。”幼兒被故事情節感染,對水龍頭產生同情會主動關掉水龍頭。為了鞏固節水意識,我們還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以小水龍頭的口吻提醒幼兒,從而強化幼兒洗手後關掉水龍頭的意識以達到節水的目的。
玩游戲培養幼兒的節約意識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主的。有目的地開展一些游戲,將節約的意識滲透到幼兒每天的生活之中,利用廢舊材料以物代物玩游戲,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節約的意識。
想要培養孩子節約的習慣,不如就試試以上3種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