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尼泊爾提交了第一份關於“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的報告,1992年,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wpa)發起創立“世界精神衛生日”,並將時間定為每年的10月10日。
人的一生都存在心理現象。也就是說,從出生到生命的終點,我們的人生過程就是心理發展的過程。不要小瞧了嬰幼兒,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如注意、記憶、想象、思維、情緒、意志等都處在萌芽階段,並且發展迅速。因此,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寶寶的衣食住行,更應該關注小天使的心理健康喲!
“醉翁”之意不僅在奶
滿月內的寶寶叫新生兒,一周歲以內的寶寶叫嬰兒,被稱作“吃奶的孩子”。你能想到嗎?寶寶吃奶也有心理健康的問題呢!
我們都知道,現在越來越強調要給寶寶吃母奶。然而,吃母奶卻不單純是一個營養的問題,更深層的問題是心理保健。請先讓我們看一個歷史教訓:國外一家育嬰院,由於保育人員少,給寶寶喂奶忙不過來,於是他們突發奇想,竟然采取自動化喂奶的方法,一按電鈕就往孩子嘴裡灌奶。結果保育員夠用了,可是,大多數孩子的情緒卻日益變得很壞,患病率和死亡率也增高了。後來保育院發現了問題所在,改變了做法,在增加人手的情況下,規定保育員必須抱起孩子,讓小寶寶自由自在地吃奶,同時還規定保育員每天都要給每個寶寶抱起來逗著玩玩。這樣一來,情況很快有了改觀。
a媽媽和b媽媽的差別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即使是同樣吃母奶的寶寶,由於母親對寶寶的態度不同,寶寶的身體和心理發育也不同。
a媽媽是這樣給寶寶喂奶的:她把給寶寶喂奶當成任務,寶寶吃奶時,她自己想別的,忙別的。實際上,這樣喂奶,寶寶的心理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
b媽媽呢,她把孩子抱在懷裡,孩子一邊吃奶,她一邊用慈愛的目光望著寶寶微笑,一只手輕輕拍著和撫摸著寶寶,同時還跟寶寶說著話。
兩個寶寶同樣吃到母奶,而b媽媽的寶寶不僅吃了奶,而且還得到了許多其他心理需求——母愛、觸摸和安全感。因此,b媽媽的寶寶發育比a媽媽的寶寶更好。因為,b媽媽的喂養充滿了愛心,跟小寶寶有更多身體、語言和心理上的溝通,這樣有利於寶寶健康情緒的發展。
推薦閱讀:
生男生女預測表2015
用藿香正氣水敷肚臍?
退燒藥最少間隔多久吃一次
寶寶營養粥的做法
小兒遺尿偏方大全
![]() |
研究稱:上海塑化劑檢出率達95% 易致兒童肥胖
中國兒童肥胖問題日益突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童青少年衛生教研室副主任史慧靜10日對記者透露,新近的研究顯示,環境污染導致的內分泌干擾物正在成為導致兒童肥胖的新“元凶”,塑化劑的代謝產 |
![]() |
孩子放屁不斷?可能是腸胃炎
一、寶寶腸胃不適的症狀 1、腹瀉、嘔吐 如果寶寶的腸胃不適是由於細菌感染所造成的,那麼,寶寶的表現症狀會是首先腹痛,隨後會出現腹瀉,還會出現惡心、嘔吐、發熱等症狀。 如果寶寶的腸胃不適是由於病毒感染所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