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同:個人對自己的自我價值的定位、判斷、信念和感受。
定位:如果沒有准確的定位,就不能有很好的發展。父母也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孩子來到人間,是為了升華我們的愛。
判斷:很多父母不懂得該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環境,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不懂得判斷信念:如果孩子從小就被樹立了良好的信念,就會象根一樣守住。有時候,我們的信念特別容易改變,因為我們的信念是後來補充的。
感受:例如愉悅、悲傷、痛苦、激動都是不同的感受。我們的教育不允許孩子擁有感受,只允許孩子有想法。而兒童是通過感覺來感受世界,他無法描述所看到的,所聽到的。
低自我認同的表現:
1.討好:
忽略內心的感受,把所有的東西奉獻給別人,乞求別人的認同a.行為模式:易道歉、懇求的神情、乞憐、一來、過分地好、過分活躍地討人喜歡b.語言模式:這都是我的錯,沒有了你我就一文不值,我不值得,你喜歡什麼,沒事沒事c.誤區:成人常常視這些孩子為乖巧的孩子、聰明的孩子
2.扭曲:
a.行為模式:指責、咆哮、呵斥、憤怒的神情、恐嚇、批判、獨裁b.語言模式:我完全沒有錯,這都是你的錯,你到底在干嘛對孩子的建議用語: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一生愛你他是在控制你,你擁有解決自己問題的權利
3.打岔
a.行為模式:活動力過多和活動力不足,看起來不靈敏,不安定,爭取他人注意b.語言模式:我完全沒有錯,這都是你的錯,你到底在干嘛c.與高自我認同的比較:
高自我認同:敢於面對、能說出自己的感受、解決問題低自我認同:不敢於面對、打岔、回避問題本身高自我認同的表現
1.行為表現:有活力的、有創造力的,有生命力的、自信的、能干的、接納的、有愛心的、平衡的
2.語言表現:帶有感受的、思維、期待、願望及不喜好、誠實、開放而分享、聆聽他人、尊重自己、他人和情景
3.與環境的關系:了解——適應——調整
孩子越小,內在的一致性越高
愛和自由是提高兒童自我認同的先決條件
1.兒童所處的心理環境是平等的,才會有有效的溝通與良好的語言表現;
2.兒童所處的教育環境是自由的,才能夠對成人是理性與認知以及放松的狀態;
3.兒童所處的語言環境是文化的、高雅的、准確的,才能夠給孩子形成良好的精神環境
4.兒童所處的情緒環境是愉悅的、友善的、具有同情的和真實的兒童只有在“愛和自由”中才能夠達到認知和例行的成長狀態,沒有這兩個條件,兒童就會處於情緒與恐懼中。
![]() |
小兒發生便秘的症狀有哪些呢?
我們成年人都知道,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大小便都不太正常,不是很有規律的,所以有的時候孩子幾天才有一次大便,年輕的父母都很擔心,這樣的孩子是不是便秘呢,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小兒便秘的症狀,希望能夠讓父母們更准確 |
![]() |
帶孩子春游 吃好喝好玩好全攻略
綠草地曬太陽防潮寒防皮炎 進行日光浴之前要做好防曬護膚工作,避免發生日光性皮炎。在戶外不要席地而坐,以免受潮生病。俗話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如果久坐石凳,寒涼侵入人體,會導致新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