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成年人都知道,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大小便都不太正常,不是很有規律的,所以有的時候孩子幾天才有一次大便,年輕的父母都很擔心,這樣的孩子是不是便秘呢,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小兒便秘的症狀,希望能夠讓父母們更准確的判斷小兒是否便秘。
新生兒由於解便機制未發育成熟,所以無法定時解便,常常要大便積多,直腸壁的神經感受到膨脹壓力,引發反射性的解出,這就是有些嬰兒幾天才解一次大便的原因,用溫度計刺激,因為可引發反射,所以也可以使其解便。
吃母奶的小孩,由於母奶吸收較完全,大便量較少,有些嬰兒反而會好幾天才解一次便,不一定隨吃隨解。所以,新生兒幾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判斷新生兒是否便秘的方法是觀察大便性狀,如果性狀正常,幾天不大便也屬正常。
牛乳含有多量蛋白質,大便易呈鹼性且干硬。有的小兒已滿周歲,仍偏愛乳類食品,不肯接受輔食;或母親認為自己乳汁充足,是最好的天然食品,而忽略輔食的添加。
應了解患兒的食欲、入量、有無嘔吐,以致飲食不足。食量太少則經過消化後殘渣亦少,不能對胃腸道構成有效的刺激,使胃腸蠕動減慢而產生便秘。若長期飲食不足還可合並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低下,推動糞便的力量減弱,導致頑固性便秘。脫水時糞便干燥、堅硬,也可引起便秘。如近日曾患腹瀉,腸內容物大量排空,可間隔數天後才有大便。
應詳細詢問小兒是否經過排便訓練,從多大年齡起即能有意控制排便,家長是否定時予以督促檢查、還是放任自流。有無因貪玩或其他原因,很長時間才迫不得已去解大便。
是否經常使用潤滑劑或灌腸:家長處於焦慮心情,對患兒便秘進行過多干預,經常使用潤滑劑、導瀉劑、手指擴肛或灌腸,這些均可造成直腸反射敏感性減弱,以致雖有糞塊充脹,但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經沖動而致便秘。
預防小兒便秘
每天少吃多餐,但有規律的喂食。嬰兒的消化吸收系統都還在慢慢發育,新媽媽可以每天有規律的給孩子喂食,讓孩子少吃多餐,在喂食中,每次少量的喂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這樣有利於寶寶的營養吸收。
多喝湯水,潤潤腸道。在大人吃飯時,可以給寶寶也喂一些湯水,每天一些湯水可以保證孩子的水分補給,同時還可以讓寶寶的腸道不干燥,有利於通便。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裡面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新媽媽可以給孩子喂蘋果、青菜等。喂食時注意量不要太大,食物可以弄碎弄小在喂食。
多運動有利於促進消化吸收,嬰兒雖然小,但是不要讓孩子吃飽就睡,可以逗他們玩玩,讓他們多運動運動,才能促進消化。
通過對以上文章的閱讀,我們都知道了,小孩子在出現便秘以後會有什麼症狀,而且對於孩子的便秘,我們也給大家介紹了一些預防措施,希望家長能引起重視,在區分小兒是否便秘上,家長們一定要做好仔細的觀察,必要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 |
家長必知的7個意外事件
當緊急情況發生時,作為父母的你,是否能夠清楚的記起那些關於孩子健康狀況的重要內容?以下就是專家提出的家長必知的七大意外事件。 用藥史 你的手邊醫療記錄應該列出小孩最近的用藥情況,包括用藥的劑量。因為一些藥物 |
![]() |
兒童在家裡骨折怎麼辦
兒童喜歡好動,整天,蹦蹦跳跳,閒不下來,就會有突發發生骨折的現在,當兒童在家裡突然發生骨折時該如何辦? 骨折有一些典型的臨床表現,如劇烈疼痛,患肢運動受限,患區壓痛極為明顯;患部出現腫脹,皮膚變色等。在關節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