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與學校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孩子入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上學前,孩子的接觸面比較狹窄,在家庭生活中享受著父母的關愛;上學後,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孩子不得不一個人處理出現的各種問題,人際關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面對生活環境的變化,孩子的成長心理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變化。從兒童心理的角度看,孩子的心理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所以家長和老師要著重注意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發展:
一、學習中的心理衛生:
師長應從兒童心理特點出發,從他們具有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發,以此為基礎,正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其養成愛學習、愛集體、愛勞動的優良品質。不了解兒童這一心理特點,對學生要求偏高偏急,采取一些不適當的作法,給學生布置過重的學習任務,把學習作為懲罰手段,兒童就會產生苦悶,畏懼甚至厭惡心理,阻礙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正常發展。
二、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產生:
兒童不良心理和性格的產生,常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以下幾種情況是應竭力避免的:
1、過分照顧。不敢放手讓兒童獨立活動,使兒童性格變得消極、依賴、缺乏責任感和忍耐力,出現難以適應集體生活,遇事優柔寡斷,無主見的不良意志和品質。
2、過於溺愛。易造成兒童撒嬌,放肆、神經質,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心理品質,對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3、過分冷漠。使兒童得不到應有的愛撫和必要的引導,會變得喜歡惹事生非,行為易帶有攻擊性,有的出現感情冷漠,缺乏愛心。
4、過分嚴厲。缺乏對兒童的內心情感交流導致兒童出現膽怯逃避或凶暴反抗兩種極端,使兒童養成為了自我保護而說謊、言行不一的壞習氣。
5、忽冷忽熱,反復無常。會造成兒童情緒不穩定、多疑多慮、缺乏判斷能力。
學齡期的孩子,其心理還處於一個過渡期。一方面學齡前的心理特點還有保留,另一方面,環境的變化讓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性格各方面都發生了改變。在這個過渡期,如果家長和老師不注意合理地引導,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
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從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出發,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變化,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予以適當的引導,以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 |
便秘的寶寶容易感冒?
許多父母一見孩子咳嗽、發燒,就急忙給小兒吃藥,中藥、西藥吃了不少也不管事兒,只好又到醫院打針輸液,如此反復,孩子的病情還是時好時壞,弄得父母直撓頭。 愛吃炸雞腿常感冒 據專家生介紹:許多父母一見孩子咳嗽、發 |
![]() |
兒童意外傷害:溺水的預防與急救
一、自救: 1、自己不熟悉水性意外落水,附近又無人救助時,首先應保持鎮靜,千萬不要手腳亂蹬拚命掙扎,這樣只能使體力過早耗盡、身體更快地下沉。正確的自救作法是:落水後立即屏住呼吸,踢掉雙鞋,然後放松肢體等待浮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