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5%的學齡前抽動症兒童頑劣緣自心病

5%的學齡前抽動症兒童頑劣緣自心病

  日前,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行為研究室公布了一項數據,在學齡前兒童中,至少5%的孩子有過做鬼臉、伸舌頭、眨眼等抽動症狀,而大多數家長和老師都無法識別這種心理因素導致的“頑皮”行為,批評、指責甚至打罵讓孩子的抽動症狀有增無減,不少孩子甚至因此出現“學習障礙”。

5%的學齡前抽動症兒童頑劣緣自心病

  “咬舌”是心理作祟

  4歲的妮妮一個月前開始不停地咬自己舌頭,每次一直要咬到自己的舌頭出血才肯罷休。幾天下來,小舌頭上鮮血淋漓,妮妮疼得直哭,又不能停止不咬,給牙齒、舌頭上“包裝”也無濟於事,最後,心理醫生發現,原來妮妮在父母離婚前後開始心情郁郁寡歡,不久就出現了這種怪習慣。

  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行為研究室主任杜亞松博士表示,抽動症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心理障礙,它表現為做鬼臉、皺額、眨眼、吸鼻涕、咬嘴唇、伸舌頭等眼部、面部的肌肉活動,在學齡前兒童中,至少有5%的兒童曾經歷過抽動,其中男孩明顯多於女孩,男女發病比例為3:1。

  抽動障礙主要與心理因素有關,如學習緊張、受到批評、家庭不和、父母離異、親人死亡、學習負擔過重等,而抽動就成為心理應激的一種表現,在學習緊張、睡不好、受到批評以及興奮時,孩子更容易發病。

5%的學齡前抽動症兒童頑劣緣自心病

  越批評抽動越厲害

  杜亞松指出,由於抽動是一種心理障礙,而絕大多數家長、老師都缺乏對這種常見兒童心理疾病的認識,總認為是孩子調皮、搗蛋,結果他們越批評,孩子越緊張、焦慮,不能自我控制的抽動症狀越明顯。由於老師、家長對抽動症孩子長期進行批評、體罰,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受到挫傷,臨床上常見很多小患者與父母關系緊張,有些甚至對學校產生厭惡感,誘發“學習障礙”。

  在幼兒園裡,一個抽動症孩子的眨眼、搖頭晃腦等動作還可能成為其他孩子的嘲笑和模仿對象,一方面,這可能導致小患者今後害怕與人交往,同時,這也會造成一種“模仿性傳染”,就像結巴一樣,開始出現一群孩子一起眨眼或扮鬼臉。

  杜亞松認為,再高明的治療也離不開早期識別,否則,贻誤病情會對孩子未來的人格成長和自信心帶來不利影響。他強調,目前最迫切的是在幼兒園老師、園醫和家長中普及抽動症知識,減少對心因性“頑劣”孩子的歧視和責罵。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多大時接種麻疹疫苗最好

每一種疫苗的接種時間要結合本國的國情,在有充分科學依據的基礎上嚴格制定的,所以各國接種麻疹疫苗的時間不完全相同,如美國的首次接種時間在小兒生後15個月,而英國為生後12個月。根據我國的情況,分別對不同接種時間所

衡量小兒健康的新標准

四大標准看孩子健康  過去對少兒健康的觀念主要是看少兒軀體健康狀況,現在對少兒健康的觀念有了很大變化和發展,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一、軀體健康最重要。  軀體健康是指身體在沒有疾病的前提下,還要有生命質量的滿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