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相繼出現的“綠領巾”、“紅校服”等事件,讓教育“冷暴力”成為“熱”話題。其實,這種教育“冷暴力”不僅存在於學校,也存在於家庭。相對於體罰給孩子造成的身體傷害,“冷暴力”給兒童心理造成的傷害更不容易被發現,同時也更難恢復。
盡管對於學校出現的教育“冷暴力”很多家長表示出“零容忍”的態度,但是其實家庭教育中的“冷暴力”同樣普遍存在。
現在都是一家一個孩子,誰能忍心虐待自己的孩子?這是受訪家長的普遍觀點,但是這種觀點卻被專家否定。兒童心理專家稱,虐待兒童的范疇有身體虐待、情感虐待、忽視虐待等多種,其中以情感虐待和忽視虐待最常見,卻最不易被發現。情感虐待是指監護人不能給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而且還經常有一些對兒童心理健康和發展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行為,如過分限制孩子的行動、自由,挖苦、嘲諷、恐嚇、排斥等語言或行為。
雙向“冷暴力”讓兒童心理受重創
忽視虐待則是指父母沒有為兒童的健康、教育、心理發育、營養和安全等方面提供應有的幫助,出現這種“冷暴力”的家長,一些是只顧著忙自己的事業疏忽了對孩子的精神關愛和情感溝通,導致小孩心理發育出現了偏差;而更多的家長則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強迫小孩參加五花八門的“興趣班”,忽視了孩子對玩耍及與同齡人交往的需求,這樣也可能導致小孩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失常或變態,且往往還會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難以愈合的創傷。
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的教育冷暴力,一個共同的主要誘因就是期望值過高。回顧“領巾”“紅校服”事件,其實學校的初衷都是為了激勵上進而采取了不當的做法。家教更是如此,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父母瘋狂,家長們從“0”歲起的培養方案,已經把孩子們壓得透不過氣,家長也不容許天真的孩子們有一點懈怠。於是在教育者的期望得不到滿足時,暴力與冷暴力就會施加在孩子們身上。據介紹,國外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少年時經歷過父母體罰的頻率與他們日後酗酒、自殺、抑郁的幾率成正比。
造成冷暴力的另一項主要原因就是施教者的心理壓力過重。“自己的心情不好時,肯定跟孩子說話也沒好氣。”這是很多家長都認同的觀點。青少年的家長大都處於“高壓”之下,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顧,工作上正處於“上進”階段,社會責任、職業責任、家庭責任讓家長們很疲憊。
有時對學生的漠視來緣於家長與教師間的溝通不暢。對於老師正常的批評教育,有個別家長會偏激地認為這是老師在“找茬”,不配合老師施教,甚至還會有一些诋毀老師的言論。久而久之對這樣的孩子老師自然會采取漠視的態度。
相對於體罰給孩子造成的身體傷害,“冷暴力”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更不容易被發現,同時也更難恢復。如果孩子的心理創傷得不到及時的發現與治療,有可能給他帶來自卑、孤僻等性格缺陷,還可能導致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
![]() |
讓您有所感悟的家長和孩子的矛盾
承諾刷一個盤子三毛錢,8歲的兒子興沖沖地刷了十幾天。找爸爸結賬時,爸爸以刷得不干淨為由不給錢,兒子一怒離家出走了。 昨日15時30分許,鄭州市緯五路和經四路交叉口附近,花園路辦事處巡防隊員正在巡邏,一李姓男子 |
![]() |
避免寶寶嘔吐的方法
有些孩子經常發生嘔吐,針對孩子的非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嘔吐,爸爸媽媽應該怎麼護理,減少嘔吐的再次發生,看看下面的小常識吧: 1.提倡抱起喂奶,必須臥位哺乳時,采用頭高腳低位 母乳喂養者,每次哺乳前溫開水擦洗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