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現在的孩子就真的不能打嗎

現在的孩子就真的不能打嗎

  在各種“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做主”等早期教育理念日益風行的今天,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已經沒有太多的市場。但是,很多家長同時也感到迷茫和困惑,難道對孩子就一點都動不得嗎?任何時候也不能采取強力措施嗎?

  是教育孩子,還是自己出氣?

  打孩子並非不可以,但是請大家事先思考一個問題,到底為什麼打孩子?是是為教育他,還是為了自己出氣?在很多時候,孩子挨打並不一定是犯了多大的錯,而是父母被氣急了,情緒激動之下就掄起了巴掌。

  記不清是哪位高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人用粗暴的態度打孩子,是無能的表現!”因為很明顯孩子是弱者,大人是強者,雙方力量懸殊,孩子當然打不過大人,只好低頭認錯,但是內心並不一定服氣,說白了,作為成年人,如果只會用粗暴的方式,那麼就算把孩子打服了,也不見得光彩呀!

  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有句名言說得好:“父母與孩子之間,重在溝通。所謂‘溝通’,就是‘傾訴’加‘傾聽’,也就是我說著、你聽著,你說著、我聽著。”我覺得很有道理,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有些事情大人說明白了,他聽懂了,矛盾自然就解決了,何必非要動粗呢?

  把監督權交給孩子

  雖然茵茵是個女孩子,可是脾氣卻出奇地倔,偏偏我又是個急性子,最看不得茵茵蠻橫的樣子,所以,常常還沒來得及開口講道理,巴掌就先打下去了。可是,盡管挨了打,茵茵還是很少會變乖,照樣不服管。所以,我逐漸也開始有點擔心了,擔心茵茵會越來越難教育。

  我知道凡事應該先講道理,不應該這麼急就打人,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的急性子一時半會可改不了。所以,我想出一個法子:和茵茵做個約定,當媽媽不分青紅皂白想一巴掌打下去的時候,茵茵一定要大聲告誡媽媽“不能打人,要先講道理”。茵茵自然很喜歡這個約定,因為不用挨打了呀。還別說,這招真挺靈光,每當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急性子時,一聽到茵茵的告誡,我馬上就會冷靜下來,先對茵茵說句“對不起”,然後再仔細和茵茵講清道理,分清利害關系。這樣一來,每次當我講完道理時,茵茵也很樂意地接受並改正了。

  別迷信棍棒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中國老話,雖然不太好聽,但在很多人心裡還是有著較高的認可度。實際上,這是按父母的意志來改變孩子的行為,肯定會傷害孩子。打,並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不僅影響親子關系,還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如果父母經常打孩子,孩子可能就會習慣於挨打,逐漸養成挨打也滿不在乎的態度,甚至養成動不動也出手打人的習慣。另外,孩子也可能為了不挨打而說謊,或是一味迎合大人而壓抑自己的情緒,總之對心理發育很不利。

  點到為止

  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我偶爾打孩子,也是有原因的。除了作為新媽媽對孩子的耐心有所欠缺之外,主要還是想讓孩子們對不該做的事有所顧忌。如果孩子在起勁搗蛋時能想起曾經挨的巴掌,那就算打對了,這也應了那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老話。

  不過,即使我氣得咬牙切齒,手還是會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堅持“點到為止”的原則。之所以要輕輕打,除了怕傷到孩子們稚嫩的身體,主要是避免留下心理陰影。否則,孩子可能對家長產生恐懼心理,影響親子關系,還可能模仿家長的舉動互相攻擊,產生暴力傾向。

  小樹不修也成材

  童年生活對一生有著巨大影響,許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礙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對於孩子來說,打罵會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懼,這種恐懼所留下的心理陰影會直接影響人格發育。所以,打孩子是一種不當的教育行為。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沒有哪個家長無緣無故打孩子,肯定多是孩子太過調皮、無理取鬧等。俗話說:“小樹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而我並不贊同。打孩子,是家長管理能力缺失的表現,如果孩子每每在挨打之後才肯聽話,那只能證明你是個失敗的家長。

  孩子調皮其實也是正常事,任何一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家長不應該“打”字向前,更應該講究教育方法。孩子都是透明而敏感的,需要大人用心去呵護。

  響鼓不用重錘

  據我調查,90%的家長都打過孩子,原因無非是不聽話、調皮。當然,並不是說孩子不能受到懲罰,但這種懲罰也並不一定是挨打。也許孩子挨打之後表面上服軟了,但是自尊也受到傷害,成自卑、膽小、孤僻、撒謊等不正常的性格,甚至學著以打罵對待別人。

現在的孩子就真的不能打嗎

  其實,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不要把一個小小的錯誤看成很大的缺點,非要去把它擦干淨。只要孩子的錯誤不是原則性問題,那麼還是順其自然比較好。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孩子要在學習中成長,我們也要在學習中做個好家長,對孩子動武,絕對不是明智的做法,因為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更重要。自尊的孩子做錯事之後,大人的幾句責備就足以令其印象深刻。有句老話說得好:“響鼓不用重錘。”打孩子正好說明家長在管教孩子方面比較薄弱,所以才會用這種極端的方法來掩蓋。

  愛有度,罰有方

  關於“打”孩子的問題,現在的年輕父母似乎都很困惑,一邊怕傷害到孩子,一邊又怕約束不了孩子。而我的認識是:教育孩子要“愛有度,罰有方”。當孩子做了特別不好的事情時,可以采取“事不過三”的原則。第一次是溫和的告知,讓孩子為什麼錯了、錯在哪裡、有什麼後果;第二次是嚴厲的批評,除了再次警告,還應好言相勸、耐心教導;第三次就要給予相應的懲罰,而且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讓孩子保有任何的僥幸心理。

  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

  要說我從來沒打過孩子,那是假話。但是,我從不將打罵作為慣用的教育手段。打孩子雖然可以暫時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孩子終歸要長大,挨打之後服軟,並不意味著在內心真正接受。

  孩子犯了錯誤,我一般區別對待。如果是第一次犯錯,那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說服教育,告訴他不對的原因,更要告訴他正確的做法。如果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不打也不罵,只是板起臉來告訴他“自己好好想一想”,來個冷處理,讓他自己想明白並定出規則,一旦下次再犯,也好照章辦事。如果孩子接二連三地犯同樣的錯誤,那麼除了施行他自己制定懲罰措施之外,還可以追加其他處罰。當然,如果孩子犯了性質惡劣的大錯誤,我也會打屁股或手心以示懲戒,讓他明白有些錯誤是一定要受到嚴厲懲罰的,只是這樣的方法絕不能經常使用。

  孩子挨打之後認錯並不一定是真心認錯,一件事情,只有孩子從不敢做到不想做、再到不去做,才算是真正的理解。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比讓孩子聽話更重要。另外,還要讓孩子明白,人不可能不犯錯,但一定要知錯並努力改正錯誤。

  打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因地制宜,孩子並非打不得,我們小時候哪個沒被爸爸媽媽打過?最後不也都健康快樂地長大成人了嗎!當孩子觸犯了原則底線或做出很危險的事情時,父母的責打可以讓他們加深印象,從此避而遠之。

  當然,責打並不是目的,最終還是為了讓孩子記住道理。所以,如果能用說服或計時隔離等辦法解決的問題,我一般不會動手去打。果真因為一時沖動打了孩子,過後也會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一起聊聊剛才的事情,說明白孩子犯了什麼錯、媽媽為什麼要打他、媽媽也不希望打他,如果他下次不再這樣做,媽媽一定很高興,之所以如此這般,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圓滿的解釋。

  孩子並非不能打,但千萬不能因為自己情緒不好而遷怒於孩子,這種強權施暴的“惡行”的確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還有一點千萬要注意,在孩子吃東西或嘴裡含著東西時,千萬別打孩子,更不能打孩子的腦袋。

  動手前請三思

  有句老話說得好,“打啞巴孩子有罪!”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家長不可以動手打那些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小孩。其實,不光是不會說話的小孩,什麼樣的小孩都不可以施以暴力。

  一個正常人,什麼時候最敢於動手打人呢?好像只有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可是,當你抬起手來的時候,請想一想,如果面前是別人的孩子,如果面前是一個有能力跟你對抗的成人,你的手還能抬起來嗎?也許你會說:我是為了孩子好。而我要說,打著“教育”的旗號舉起巴掌,這不是家長的特權。

  現在的人都很實際,別說動手了,即便你對別人擺臉色,也肯定要為自己的“臉色”付出代價。也許還沒等付出代價,就已經“懊悔”得睡不著覺了。然而,這樣的臉色,你卻可以隨便對孩子擺出來,為什麼?因為那是你的孩子。

  可是你錯了,你自己的孩子也是人,他同樣有別人都會有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對於小孩子來說,更是根深蒂固。很多人都奇怪,在和幼年時期的養育人分開若干年後,孩子仍舊跟他們很親近。為什麼?幼年時候的事情,可能他們早就想不起來了,可那種親切的感覺,會深深埋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所以,你現在對待孩子的惡劣態度,也同樣會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留有印記,可能在某個深夜,就會出現在他們的夢裡。

  必要的家法伺候

  沒有哪個爸爸媽媽願意打孩子,但總有被孩子“逼”得忍不住非打不可的時候!“打孩子”不是一個好辦法,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不過,我個人認為必要的家法伺候還是可以的。

  但是,對於如何實施家法,還是有講究的。首先,不能過於頻繁地使用家法,否則會有家庭暴力潛移默化的嫌疑;其次,如果要教訓,一定要一次到位,不要讓孩子覺得打幾下挺好玩,挨揍也沒啥;再次,在了解孩子的錯誤情況後,再確定是否需要家法伺候,如果是非原則性的問題,我覺得口頭教育就可以啦。

  可以打,但要有分寸

  對於“該不該打孩子”這個問題,我認為在必要的時候偶爾為之,還是可行的。當然,在打孩子的時候,我也要給大家提幾個小建議。

  一、必須在孩子犯了錯誤、怎麼講道理都不管用的時候,才可以考慮“打”的方法,切記不要頻繁,否則打疲了就不管用了。

  二、打孩子一定要掌握分寸,注意把握輕重和部位,打到皮肉有一定的痛感就可以了,千萬不要過度,更不可用皮鞭、棍子等,以防意外傷害。在非打不可時,打幾下手心或輕拍幾下屁股就行了,既達到了疼痛處罰的目的,又比較安全。

  三、父母雙方一定要默契配合,不要一個打一個護,也不要父母2個人全部聲色俱厲,否則會讓孩子覺得父母都不愛他了,至少要保留一個理解和了解孩子的人,來開導他的錯誤行為。

  總之,為了孩子的將來,讓他適當受點皮肉之苦,還是有好處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每天近200名兒童死於意外傷害 家長須做好6類安全防范

    暑假就要來了,不少孩子都准備要玩個夠。但每年的六到八月也是兒童安全事故的高發期,學校放假,兒童安全防范卻不能“放假”。《生命時報》采訪權威專家就兒童意外傷害的

變異性咳嗽該怎麼治療

變異性咳嗽也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為主要或唯一臨床表現的一種特殊類型哮喘。變異性咳嗽是一種氣道變應性炎症,在發病早期階段,主要表現為持續性咳嗽,多發生在夜間或凌晨,常為刺激性咳嗽。  咳嗽變異性哮喘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