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謊是件壞事嗎?
也許我們在發現他人撒謊的時候都會用一種道德判斷的方式給予否定性回應,或者直接蓋之以“壞孩子”的帽子,更有甚者會認為孩子將來就可能會是一個病態的“撒謊者”。
如果我問你:“你撒過謊嗎?”
也許100%的“您”都會說“是!”,我相信你足夠的坦誠。
為什麼我們又不允許孩子撒謊呢?我們真的了解撒謊對於孩子的意義嗎?
撒謊之於孩子的意義並沒有看到的那麼不堪,撒謊對於一個人成長成才的意義也絕對不是我們理解和認為的那樣。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人類發展與應用心理學系兒童研究中心主任李康曾帶領團隊做過兩個個實驗:第一次,研究者交給孩子一份禮物告訴他們不要偷看,然後暫時離開。房間裡隱藏的攝像機會記錄孩子是否有偷看的行為。第二次,研究者讓孩子根據叫聲猜測背後的動物,創造條件引誘他們轉身偷看,然後詢問他們有沒有作弊,那個動物是什麼。同樣,孩子的行為會被攝像機記錄下來。對照來看就知道孩子有沒有撒謊,以及說了謊之後,能不能保持鎮定不露馬腳。
通過這些測試,兩位加拿大學者發現,兒童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愛撒謊,撒謊水平也越來越高。
同時發現一個好的謊言有兩個關鍵的因素:
一、需要有較強的讀心能力。
二、需要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們先說第一個:讀心能力,也就是關注他人與事物的能力。這對於一個幼兒來說是關鍵性的,因為他開始從完全的關注自我向觀察與思考他人發展,開始與世界產生更大強度的互動,社會性學習也正式拉開帷幕,同時也是他大腦的更多區域同時進行共同活動一種整合性運動,可以用“絞盡腦汁”來形容,它的意義不亞於一場戰爭對於進步的推動,
讀心能力或關注他人與事物的能力又直接和孩子的多動、自閉等有關系。
其次說“自我控制能力”。實驗發現,愛說謊話的孩子在管控系統的功能測試中表現得都相當好。而自我控制對於孩子的成長又是另外一個關鍵性能力,就如同哈弗大學的另一個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一樣:給每個實驗的孩子一塊糖,在15分鐘以內吃掉的孩子就得不到第二塊,沒有吃掉的孩子會得到第二塊糖。若干年的跟蹤研究的結果發現:當時沒有把糖吃掉的孩子都獲得更大的成就。
孩子一般是兩歲開始撒謊,一直到小學,撒謊的水平都極為有限,而且都在我們家長的可知范圍之內,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撒謊的能力隨著背內側前額葉皮質功能的增強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高級,越來越不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識破。撒謊又在某種程度上訓練著背內側前額葉的發育和發展(前額葉是人腦智能的核心)。而且越早撒謊的孩子在這方面的能力凸顯的就可能會越多,因為訓練的機會更多。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家長應對孩子撒謊的方式。
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不允許孩子說謊,就意味著我們在截流孩子的感知與控制能力的發展。
如果我們一味縱容孩子說謊就意味著我們在貶低自己的智商同時也在貶低孩子的智商,不是嗎?
所以,首先是要允許孩子說謊是一定的,但是要讓孩子說謊說得好,說得完美、圓滿、讓人信服才是我們家長面對孩子撒謊的一種對策。說謊說得好可以讓孩子無論日後的學習、生活還是工作都可以更好的關注自己和他人,更好的自我控制、按時完成、游刃有余。
撒謊是大腦的一種高級功能,是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表現,可以說是孩子成長的裡程碑。面對孩子撒謊,請一定善待之!
![]() |
寶寶可以添加輔食有哪些信號
寶寶可以添加輔食有哪些信號? 對於需要添加輔食的寶寶,主要會發出以下一些信號: 1.寶寶的頸部開始有力,在有支撐的情況下能坐直,而且頭部可以穩定。 2.開始會咀嚼了。寶寶很喜歡把一些東西放到嘴裡,或者可以 |
![]() |
當心殺蟲劑傷害孩子
經常帶小孩到草地或草坪上玩耍的家長,如果回家後發現孩子出現腹瀉、皮膚潮紅過敏等現象,那很可能是草地上殘留的殺蟲劑或除草劑所致。我們生活的環境周圍會有好多殺蟲劑殘留的污染,這些污染對孩童的傷害不可輕視。 研究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