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兒童行為心理學——打人

兒童行為心理學——打人

  鶴鶴才1歲6個月,可從上個月起,這個很少“打人”的乖乖女就會“打人”了。鶴鶴打人的時候就會說“打你”,同時,手就真的“啪”的一聲打了下來。鶴鶴幾乎是見誰都打,有時候是打大家的臉,有時候是拍別人的頭,甚至還使勁拽別人的頭發!而且打人相當用力,鶴鶴的媽媽覺得很無奈。

  其實,孩子打人,並非真的愛打人,而是因為正處於“打人敏感期”,這是一種正常的表現。他打人,可能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他情緒太激動,也可能是他想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某種感情,還可能是他想與別的小朋友溝通,交流等等。因此,無論如何,都不能認為孩子有暴力傾向,不能隨便給孩子貼標簽。那麼,當孩子處於“打人敏感期”時所出現的打人現象,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對孩子的“打人”行為,不要做出過激反應

  孩子一旦做出“打人”行為,父母就反應過激,對他進行嚴加管教,這是,孩子就會非常聰明地意識到,無論父母在干什麼,只要他打人,父母就會關注他。這樣,孩子就會把打人當成吸引父母注意力的一種方法。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打人的行為不要太敏感,否則,就會讓孩子的打人行為轉化成他的一種不良行為習慣。

  2.揭掉扣在孩子頭上的“打人”帽子

兒童行為心理學——打人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打人其實只是拍打,而不是真的打,這是他自我意識的一種反映。很多時候,他只是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生氣了,父母不理解他了,別人離他太近了……

  父母應該注意觀察孩子,在孩子出現肢體語言來表達情緒的時候,父母應該跟孩子說“你是不是生氣了”、“你是不是受委屈了”、“你想他走開,是嗎”等。當父母幫孩子把他想表達的意思說出來時,他就會如釋重負,就會感覺父母理解他了,也就會減少通過肢體語言“打人”來表達自己了。

  3.反省自己有沒有做壞榜樣

  做父親的,要盡量給子女做一個好榜樣,平時言行舉止要盡量寬容周到,有禮貌,注意善待女性;做母親的,也要給子女提供一個好的模仿對象,平時待人接物要親切溫和,細心周到。千萬別忽視這些,也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事實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中是會被孩子模仿的。

  4.盡量不讓孩子觀看那些暴力鏡頭

  電視裡經常會有一些暴力鏡頭,打斗場面、孩子之間的推搡、大人暴打小孩等,都要盡量讓孩子少看。現實生活中也要注意: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比較粗暴,隨意拍打孩子,那孩子難免就會學樣。另外,父母平時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誇耀和贊美別人的打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孩子太胖影響乙肝疫苗預防效果

4月25日為“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參與”。不過,你知道嗎,有一些因素可能會影響乙肝疫苗的接種效果,另外,從今年開

警惕普通感冒轉化成肺炎

陳先生家的女兒沁沁(化名),新年剛滿2周歲,上段時間由於天氣轉涼,沁沁不小心就感冒了,出現流鼻水和咳嗽的症狀,持續了好幾天。一開始,陳先生和太太都覺得沁沁症狀不算很嚴重,去醫院又怕交叉感染,所以也就沒去。幾天過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