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重症新生兒溶血病,及時采取換血治療可以避免發生膽紅素腦病。我院1996年11月~1998年1月共收治48例新生兒溶血病,對其中重症14例采用雙管末梢同步換血,取得滿意臨床療效。
一般資料:14例均為足月新生兒,胎齡37~40周,出生體重2800~3850g,男8例,女6例。剖宮產12例,自然分娩2例。abo溶血12例,rh溶血1例,同型血抗c溶血1例。新生兒黃疸出現時間:生後12小時6例,24小時4例,72小時4例。
指征與方法:14例均具有新生兒溶血病的換血指征[1]。換血種類:abo溶血采用“o”型血細胞與ab型血漿;rh溶血采用rh陰性同型血細胞與ab型血漿。換血量400~600ml。
在無菌室內,將患兒仰臥位置於遠紅外溫床上。換血前禁食一次,肌注苯巴比妥或用10%水合氯醛灌腸使患兒安靜,用多普勒血壓計監測血壓及心率。將三通管、10ml注射器用含肝素鹽水沖洗備用。局部消毒後,用22~24號套管針穿刺手背靜脈或大隱靜脈,連接上述經肝素處理過的三通管,三通管另兩端分別接血袋及注射器;用同型號套管針再穿刺桡動脈或尺動脈,接三通管,三通管另二端分別接注射器及棄血袋。換血開始後,先將靜脈端注射器內抽滿5ml血,隨後向血管內緩慢推注,同時由動脈端抽血,靜脈輸血及動脈抽血速度相同,一般換血速度為2~3ml/min。由一名醫生負責記錄。
換血後繼續光療。注意觀察血壓、心率、呼吸、尿量、肢體水腫、哺乳等情況。
結果:換血後總膽紅素降至90~121μmol/l;血紅蛋白平均提高2~3g/l,糾正為115~150g/l;抗體效價降至1∶4~1∶8。臨床症狀消失,無一例合並症。14例均1次換血成功。
討論:本組病例在換血中由於保證了同步進行,因此無明顯血壓波動,未發生合並症及並發症,與臍血管換血方法比較,末梢同步換血具有安全、方便、效果好等優點。
雙管末梢同步換血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必須有較高的末梢動靜脈穿刺技術,尤其是末梢動脈穿刺是保證換血成功的關鍵。動脈端接三通管要用膠布固定牢靠。一定控制好棄血速度。如患兒在換血前貧血較明顯,可先輸入20~30ml血後再進行同步換血。換血中三通管如發生凝血現象,可用含肝素鹽水沖洗棄血端三通管。輸血袋一定要在恆溫箱中預熱到36℃~37℃。對於肝素保存血,在換血後要應用魚精蛋白,對枸橡酸保存血,根據心率可適當注入5%葡萄糖酸鈣5~8ml。每換血100ml要留血3ml,及時化驗膽紅素下降及血紅蛋白上升情況。
換血時要注意保溫及嚴格無菌操作,謹防抽注血時有氣泡存在。
換血至少要有四人參加、兩名護士負責動靜脈抽注,一名醫生負責記錄,一名醫生巡回及觀察病情。醫護間配合默契、保證換血成功。
雙管末梢同步換血法亦適用於其他病因引起的高膽紅素血症,重症敗血症及硬腫症等治療。目前國外換血正在開展全自動末梢換血法可以借鑒。
![]() |
小兒急性肺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一)輕型支氣管肺炎起病可急可緩、一般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但也可驟然發病。 1.發熱大多數較高,在39-40℃左右,不規則,熱型不定,多呈弛張熱型,嬰幼兒患佝偻病、營養不良者體溫可不高;新生兒患肺炎時,可出 |
![]() |
孩子預防接種後不適症狀
每個寶寶接種疫苗之後,都可能產生不適反應,只是有的反應程度較輕,有的反應較重而已。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接種後出現局部紅腫、疼痛、淋巴結腫大、發熱等症狀,而且很快就消退了,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接種後,通常反應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