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治療用藥 >> 新生兒治療 >> 孩子不長個,需要警惕尿毒症

孩子不長個,需要警惕尿毒症

  小華今年11歲,但身高卻像個6歲的小朋友。媽媽一直以為他只是比同齡孩子長得慢。但近來,小華常常感覺很累,胃口變差、面色變黃,往洗手間跑的次數也比以往要多。媽媽立即帶他到醫院就診。經診斷,小華不僅有貧血,還驗出蛋白尿和血尿,血肌酐數值將近800單位,超過正常值百倍。醫生判斷,小華得了尿毒症,且病情不樂觀。

  兒科醫生提醒,和成人不同,5歲以下患兒多屬於泌尿系統的先天發育異常,5歲以後患病則與腎病久治不愈等後天因素有關,因此,要重視早期篩查先天性腎發育不良、泌尿道梗阻畸形等,及早治療原發病,治療時不要頻繁換醫生。

孩子不長個,需要警惕尿毒症

  病因:5歲前多屬發育不全

  “腎髒是一個‘吃苦耐勞’的器官。由於它的功能儲備強,出了毛病後,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症狀就診時,往往已進入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廣東省人民醫院兒科盧奕雲副主任醫師盧奕雲說,不少尿毒症寶寶就診時,腎功能已發生不可逆的衰竭。

  和成人尿毒症不同,小兒尿毒症的發病原因可大致以5歲為界。“5歲以下孩子得尿毒症,可能跟先天性腎發育不全、腎囊腫、泌尿系統畸形等一系列泌尿系統解剖結構異常有關。”盧奕雲說,而5歲以上的兒童青少年發病多屬於獲得性腎炎或遺傳性腎病。例如,孩子患各種腎炎、腎病綜合征、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返流性腎髒病等疾病後,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導致病情久久不愈,最後變成尿毒症。

  臨床上還發現,不少成年尿毒症患者,“病根”可能是在兒童期埋下,當時腎病沒有出現明顯症狀,直到成年後才突然爆發。盧奕雲指出,由於腎髒有相當的代償能力,在發病早期,孩子往往沒有表現出典型“警報信號”,有些孩子可能出現乏力、惡心、胃口差、失眠、精神不佳、生長發育落後等不典型表現。

  預防:最早要從娘胎開始

  小兒尿毒症的早期預防要從母腹中開始。“有些胎兒出現先天性異常,對他在母體內的發育影響不大,因為在胎內很多代謝活動主要靠母親維持;但出生後,嬰兒只能靠自己,就會出現問題。”盧奕雲指出,等寶寶發現大量腎積水才就診,腎功能往往已出現不可逆的損害。她建議,有高危風險的孕婦可進行胎兒B超檢查,看寶寶是否出現腎積水、泌尿系統畸形等情況。

  寶寶出生後,定期體檢時要重視查尿檢,同時積極預防和治療原發病。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寶寶第一次發燒是因為泌尿道感染,就要檢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統畸形、返流性腎髒病等情況,及時處理。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心理健康從娃娃抓起

在現代文明的今天,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生活的諸如精神障礙、性格缺陷等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兒童心理問題的發病率為12―16%,患有心理疾病的兒童為2%左右。  心理學專

兒童免疫接種的十不宜

1、當孩子患有急性疾病時不宜接種,如:發燒、腹瀉、嘔吐時,暫時不打預防針。當孩子發燒,體溫超過37.5度時,應請醫生檢查發燒原因,待治愈後再接種,這是因為打防疫針會出現體溫升高的反應,加重發燒的病情。另外,發燒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