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治療用藥 >> 新生兒治療 >> 秋冬季交替六種疾病進入高發期

秋冬季交替六種疾病進入高發期

  11月份是秋、冬季交替季節,這一季節不僅仍可發生腸道傳染病,還易受到呼吸道傳染病病原感染發病,對此,兒童應注意預防秋季腹瀉病;學生和青壯年應注意預防甲型H1N1流感;年齡大、體弱多病、戶外活動頻繁的人群應注意預防季節性流感等傳染性疾病。此外,這一季節溫差變化大,患有哮喘、氣管炎、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應注意保暖,預防疾病復發。

  甲型H1N1流感和季節性流感:臨床上表現發熱、頭痛、四肢酸痛、乏力等症狀,與季節性流感症狀類似。隨著冷空氣來臨,室內氣溫下降,門窗關閉,甲型H1N1流感疫情更容易在學校等人群密集的集體單位暴發,預防流感應注意室內經常開窗通風,適當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生活上保持規律,睡眠充足。預防措施上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一旦出現類似流感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學校等人群聚集性場所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流感病例的早期發現和早隔離治療,防止疫情擴散。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預防流感。

  流腦: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也好發於冬季。人群中以嬰幼兒發病最高,其次為學齡兒童及青少年。感染初期常表現為感冒症狀,之後出現急性發熱、劇烈頭痛、惡心、嘔吐、頸強直、畏光、皮膚淤斑等腦膜炎的典型症狀。如病情嚴重,還會使患兒留下後遺症甚至死亡。由於流腦的這種危害性,國家已經將流腦疫苗列入強化免疫接種的疫苗中。家長可帶適齡兒童到各接種點進行免費接種。

秋冬季交替六種疾病進入高發期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呈向心性分布的皮疹,可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疱,周圍有紅暈。皮疹愈後不留瘢痕。水痘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但學齡和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因此,需對患者進行適當隔離。學校和幼兒園可通過對學生每日晨檢的手段防止水痘的傳播。市民可通過保持個人衛生、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場所或加強體育鍛煉等方式進行預防,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預防方法。

  流腮:全稱流行性腮腺炎,又稱“痄腮”。冬季易發此病,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腮腺腫痛,且在說話和咀嚼時加重。本病有自限性,一般7天左右腫痛即可消退。市民需注意的是,本病的危害性除了腮腺本身炎症給患者帶來的不適外,病毒還可引起嚴重的並發症,如腦膜炎、急性胰腺炎等,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目前,接種腮腺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此外,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居室清潔通風等措施也可對腮腺炎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病毒性腹瀉(又稱為秋季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感染性腹瀉,常見的病原主要有輪狀病毒、柯薩奇腸道病毒、星狀病毒和諾瓦克病毒等。潛伏期常見數小時至3天,臨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道症狀,部分病例可伴有發熱;臨床類型可表現為嘔吐型和腸炎型兩種,腸炎型嚴重者易出現脫水。病毒性腹瀉好發季節在秋末初冬。感染對象以幼兒、學齡兒童為主。主要通過食用污染的水源、食品傳播感染,易在幼托、學校出現暴發。預防措施上應注意飲水、飲食衛生;培養飯前飯後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嬰兒提倡母乳喂養。一旦出現類似症狀者,應及時就醫治療。

  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別由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肝區痛、肝腫大,可伴有黃疸症狀。各年齡組人群對甲、戊肝均易感。甲、戊肝傳播方式主要通過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觸;每年冬春季為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好發季節;市民食用生、半生海、水產品,食用無證食品,個人衛生習慣差等仍是感染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危險因素。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食品衛生,不要食用生、半生海、水產品和無證食品;注意個人衛生和飲水衛生,防止甲、戊肝發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非母乳飼養的孩子容易缺鋅

問:我的寶寶此刻6個月了,總是流口水,是否是缺鋅啊,甚麼樣才是缺鋅?  答:嬰兒3-4個月時唾液腺起源發育,唾液排洩匹面增多。嬰兒口腔淺,不會調節口腔內過量的液體,是以就產生流口水的生理景象。一般6個月至3歲流

父母期望過高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從來都很聽話的孩子怎麼了?”近日,張女士帶著兒子來到醫院求助。  “手指已經變得比較怪異。”專家告訴記者,勇勇那雙小手上,指甲被啃得凹凸不平,因為長時間的被唾液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