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痢疾以膿血便為其特征。但是僅憑膿血便診斷菌痢,誤診率可達30%左右。最容易與以下腸炎相混淆:
1.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EIEC)腸炎本病發病季節與病症極似菌痢,也表現為發熱、腹瀉、膿血便,也發現有類似中毒型痢疾的表現。鑒別需依據糞便培養,培養結果:痢疾桿菌陰性,發現有大腸埃希桿菌,再用此大腸埃希桿菌菌液滴入豚鼠眼結膜囊內24h後如發現豚鼠結膜充血有炎症反應,即可確診為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
2.空腸彎曲菌腸炎本病發病季節與臨床經過也類似菌痢。多見於3歲以上小兒。症狀表現發熱、腹瀉,先為稀便,以後可表現為膿血便,類似痢疾。鑒別需依據糞便培養。采用微需氧43℃培養法,可培養出空腸彎曲菌。
3.沙門菌腸炎以小嬰兒多見,糞便多樣化為其特點,開始為稀便,以後可表現為黏液、膿血便。易誤診為菌痢。鑒別首先發病年齡不同,痢疾多見於3歲以上兒童,小嬰少見。准確鑒別需依據糞便培養。
普通型菌痢下列幾點有助確診
1.夏秋季節
夏秋季節腹瀉伴有發熱,糞便帶黏液膿血者。
2.接觸史
家中或同居室最近有了痢疾患者,應予警惕。
3.大便鏡檢
北京市標准:每一高倍鏡視野膿細胞>15個並見有紅細胞,門診即可診斷菌痢並填報傳染病卡片。
4.糞便培養
嚴格說來准確診斷要靠糞便培養,作培養時要采取新鮮膿血便,最好在床邊即接種培養,若不能即時做,可將標本放入緩沖甘油鹽水液中保存,盡快送細菌室培養,在用抗菌藥治療前采集糞便標本,可提高培養陽性率。
5.PCR快速診斷
最近已研制出PCR快速診斷法,但需集中多份標本一起檢查,尚不能廣泛用於臨床。
![]() |
愛心創造奇跡腦癱孩子成優秀學生
育兒故事:在父母十余載的愛心傾注下,一個腦癱嬰兒從無法行走,到能獨立行走,並走出了智障的陰影,成為一名獲得“三好學生”、“積極向上獎”等多種表彰的優秀學生。羅孝松 |
![]() |
介紹2歲-3歲兒童 手足口病的治療
手足口病我們常用的: 1.阿昔洛韋治療劑量為2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靜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mg/(kg·d),3次/d。 2.更昔洛韋治療劑量為5~1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