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觀原因
1、情寄它事
到了吃飯時間,孩子因正在看書、游戲,處在一種緊張狀態中,一時無法擺脫而不想吃飯。
2、 缺乏食用方法
有的孩子不會食用某種食物,比如因不會使用筷子吃面條,就逐漸對其失去信心和興趣,形成偏食。
3、不良的擇食傾向
兒童出生後有先天的氣質差異,有些兒童對味道非常敏感,會偏好某一種味道的食物,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就造成了偏食。
4、 不喜歡食物顏色
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黑色的食物,如芝麻糊、發菜等,認為骯髒而不願進食。
5、不愉快的進食體驗
如果以前吃某種食物後被湯燙住、被魚刺哽住等等,也會造成孩子害怕而拒吃的心理。
(二)客觀原因
1、成人影響
幼兒的飲食習慣主要是模仿家庭中的成人而來的,如果家中的成年人中有偏食的習慣,孩子很容易受其影響而偏食。
2、溺愛遷就
現在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對孩子過分溺愛遷就,處處以孩子為核心,在食譜的安排上有意選擇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另有一些父母嬌寵孩子,認為孩子不願吃就隨他去,等他餓了自然會吃。時間一長,就造成孩子進餐時間紊亂。也有一些家長想讓孩子吃得更多,習慣將他的用餐時間安排在大人吃飯前或吃飯後。其實孩子和大人一起吃比自己一個人吃要好得多。
3、 過度矯正
有些家長或老師過分糾正孩子的偏食習慣,會因性急而表現出很不耐煩,甚至打罵,逼迫孩子吃。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然不會有好的胃口。
4、 零食泛濫
部分家長生怕孩子餓著,總存放很多零食,任其食用,到了就餐時間自然沒有胃口。
5、 缺乏活動量
孩子吃得好卻活動少,無法消耗飲食中的高能量,自然也就不會有饑餓感。
![]() |
小兒肺炎的家庭護理細節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患上感冒而長期的不能治愈的話,是很容易引發小兒肺炎的發生的,當孩子患上小兒肺炎以後,家長就會很擔心,該病會出現很多的症狀,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危害,對於該病的護理工作有很多,一起來看看吧: 1、 |
![]() |
2歲女童被蜱蟲咬傷 發現蜱蟲千萬別硬拽
西安市兒童醫院神經外科醫生江彬說,前幾天夜裡接診了一個2歲大的患兒,家住斗門,爸爸翻女兒頭發時,突然在後腦部位發現了個黑點,開始以為是顆痣,後來發現是個小蟲子,爸爸准備將小蟲子拉出,被媽媽制止了,連夜送往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