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奶時,總是喝不了兩口就往外吐,感覺喝得沒有吐得多。這正常嗎?”很多新手媽媽面對寶寶的吐奶,都會有手足無措的感覺:是自己的喂食方式不正確還是寶寶本身有問題?
育兒專家表示,媽媽首先應分清吐奶和溢奶,兩者都指奶從寶寶嘴裡面流出來的現象,只是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出,而且量比較多;溢奶則是指食道或胃裡的奶不由自主地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造成寶寶吐奶、溢奶的原因很多,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對策。
寶寶肌肉控制不健全
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現吐奶、溢奶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寶寶胃腸道和口腔的肌肉控制不健全,喝完奶後馬上平躺,奶很容易從食道中反流而出。
改善方法:拍嗝。寶寶喝完奶後,由於胃裡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溢奶、吐奶,要及時幫寶寶拍嗝,把氣體排出。如果寶寶不打嗝,可以直立抱起寶寶,讓他趴在自己的肩上多待一會兒,然後將枕頭稍稍墊高,讓寶寶右側躺下,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喂養過度
有的媽媽總擔心寶寶吃不飽,一哭就喂;或者母乳流出太快,奶嘴出奶孔過大,都會造成寶寶吃奶過多,從而容易吐奶。
改善方法:減慢喂養速度。奶瓶喂養時,每喂30至50毫升的配方奶就停頓幾分鐘。喂到一半時給寶寶拍個嗝,既有利於胃內氣體排出,又能減緩喂養速度。選擇出奶孔小些的奶頭,也能增加寶寶吸吮的力氣,延長喂養時間。
母乳喂養的寶寶出現過度喂養時,可增加兩側乳房喂養交替的間隔時間。如果寶寶一次只吃一側乳房已經足夠,每喂養5至10分鐘就要強行中斷喂養。
幽門狹窄
幽門是指胃與十二指腸相連的部分,是胃下端的口兒。
幽門狹窄常見於出生3周至2個月的小寶寶。通常在寶寶1個月時,症狀開始明顯,往往是邊喂邊吐,可能每吃兩三餐就吐一次,吐完之後寶寶因為饑餓又吵嚷著要吃,吃完後又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
改善方法:手術治療。患幽門狹窄的寶寶,必須通過手術治療,通常手術4至6個小時後就可以給寶寶喂食。
寶寶感冒咳嗽
寶寶感冒、咳嗽時,經常會出現惡心、反胃的現象,可能會出現比平時嚴重一點的吐奶情況。
改善方法:病愈自然消失。只要治好感冒、咳嗽,寶寶的吐奶現象自然就會消失。
小編支招
●如果只是輕微的吐奶、溢奶,不需要采取什麼特別的治療,只要耐心地幫寶寶拍打嗝,或是調整喂奶方式就可以了。
●如果寶寶出現噴射性吐奶情形,必須帶他去醫院檢查,在確認了病因之後再進行診治。
●通常寶寶的吐奶、溢奶現象在開始食用固體食物後就會逐漸有所改善。
![]() |
小兒腦癱早期的診斷與治療
腦癱,人們對這樣一種疾病並不陌生,它是導致兒童致殘率非常高的一種疾病。現今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生兒的急救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為此很多新生嬰兒從死亡的邊緣得以搶救存活,但往往會因為缺氧、缺血、短暫窒息等因 |
![]() |
警惕!毀掉BB心理健康6因素
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間的沖突,孩子會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幼小的心靈會埋下陰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美好的婚姻,這會直接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影響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