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喂藥、酒精擦浴、心肺復蘇……近日,北京兒童醫院電教室二層擺開了“擂台”,各科選手正在進行護理操作的大比武。
雖然已經是第三年舉辦護理操作比賽了,但是今年的比武卻與往年不同。“以前,我們比賽就是注重操作的技能,而現在我們不單單是展示精准娴熟的操作技術和合理的操作流程,更將自我介紹、自然有效的溝通以及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等貫穿始終。”護理部張琳琪主任表示。
在每組的護理中,記者發現,護士除了熟悉的操作之外,還不停地安撫孩子,並告訴家長一些注意事項以及回到家之後應該怎樣來護理的知識。今天,借助這個護理操作比賽,本報也向大家介紹一些小兒發熱的護理方法。
●小兒發熱概念
正常體溫 應在36℃到37℃間
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的防御機能之一,小兒的正常體溫存在個體差異,特別是新生兒及嬰幼兒,因體溫中樞發育尚不完善,所以極易受環境因素影響。正常小兒的體溫在36℃—37℃之間,凌晨2點到6點稍低,下午5點—7點稍高。
當體溫低於38℃時為低熱,38℃—38.9℃為中度發熱,而39℃—41℃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連續發熱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小兒發熱的一般家庭護理
1.環境:清潔、安靜,溫度在18℃~20℃,每天至少通風一次,以減少病菌在空氣中的濃度。盡量減少親友探視,防止交叉感染,同時也有利於患兒休息。
2.體溫觀察:每4小時測體溫一次,高燒患者每1~2小時測一次。
3.特征觀察:觀察精神狀態、面色、呼吸、是否有皮疹,腹瀉患者可留大便標本做化驗。
4.服退熱藥後的觀察:用藥後40分鐘測體溫,以觀察用藥效果。如果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應及時喂糖水,並與醫生聯系。
5.飲食:選擇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證足夠的水分供給。
6.衣服:發熱的患兒穿衣不宜過厚,特別是嬰幼兒裹得不可過緊,否則會影響散熱,使體溫降不下來。
7.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使患兒感到舒適。
●特別提醒
小兒發熱 兩種降溫方法可選擇
物理降溫:是一種可以反復多次使用的、安全有效的降溫措施。可用於高熱或有高熱驚厥史患兒的早期家庭護理。
1. 頭部冷敷或枕冰袋
頭部冷敷:將冷毛巾敷於頭部,待毛巾變暖後更換。
枕冰袋方法:將冰袋置於額頭上或枕於腦後。如沒有冰袋可將冰塊放入暖水袋或塑料袋中,如果情況緊急或沒條件也可用冰棍代替。
注意:冰袋與皮膚之間用毛巾或手絹隔開,以免患兒不舒服或局部組織凍傷。胸部及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心率減慢或腹瀉。
2.溫水浴
將門窗關好,不可有對流風或直吹的風,室溫在24℃—26℃之間。水溫應比體溫低1℃,水量以沒至軀干為宜。托起患兒頭肩部,身體臥於盆中,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注意:水溫不可過冷過熱,浴中需加水時應在遠離患兒處攪動,病情重或精神、面色、呼吸情況不佳時禁用溫水浴,浴中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停止。
3. 毛巾濕敷
30℃左右溫水沾濕大毛巾裹住患兒身體,只露出面部及足,持續10分鐘左右。
4. 酒精浴
30%左右酒精,用紗布沾濕後給患兒全身擦拭。
注意:(1) 胸腹部不擦,以免引起心率減慢或腹瀉;新生兒酒精浴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 將皮膚擦至發紅為宜;無酒精可用白酒加溫水代替。
(3) 酒精擦浴時動作要輕柔,不要將皮膚擦破。
藥物降溫:根據醫囑為患兒適當使用退熱劑,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1) 安乃近點鼻:適用於6個月以內的患兒。
(2) 口服退熱劑:如阿苯片、泰諾、美林等。
(3) 注射退熱藥物:如賴氨比林。
注意:所有退熱藥物必須按醫囑應用;兩次使用退熱劑一般須間隔4小時。
![]() |
小兒哮喘治療需合理用藥
1、尋找誘因,避免過敏原: 大多數哮喘兒童通過試驗可以找出過敏原,以便日後生活中盡量避免接觸。醫學家把減少接觸過敏原的方法總結成4字,即避、忌、替、移。“避”就是避開過敏原,如為花粉誘 |
![]() |
重慶被摔男孩術後性情大變 後續康復堪憂
“原原現在左手還是不能抓取東西,沒力氣,走路也不穩。”在北京東四環一家醫院的病房內,半年前曾被一個10歲女孩摔打的重慶男童原原,如今已在此處做了一周的免費康復治療。原原的爸爸表示,幾位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