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小區隨處可見光著膀子、僅穿一件肚兜的孩子在搖搖學步。不少父母、老人都認為,小寶寶把小胳膊小腿全露出來的“清涼”打扮,既能幫助散熱又遮住了胸腹等重點部位,不至於讓孩子著涼,但其實未必。專家指出:如果氣溫超過35℃,皮膚裸露在外不僅不涼爽反而會吸熱,容易導致孩子中暑,夏天小兒因衣著太過單薄而著涼已成為兒科常見現象。
夏日皮膚裸露反易中暑
夏天裡家長喜歡給孩子穿得很“清涼”,其實這樣容易感冒。“夏天給孩子穿得過少,導致著涼、中暑,這是每年夏季的兒科門診常見現象。”專家表示
人的正常體溫為36℃~37℃,當環境溫度低於皮膚溫度時,可借輻射、傳導、對流和不顯性蒸發散熱;而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時,皮膚就遭殃了,此時不能散熱反而會吸熱。
專家進一步解釋,在氣溫18~28℃的環境裡,人體體溫的70%靠皮膚輻射、對流和傳導散熱;氣溫達到35℃時,主要靠皮膚蒸發散熱;當氣溫繼續升高時,皮膚不但不能通過輻射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而廣州的酷暑,室外溫度輕易就可超過35℃。
“進入炎熱季節,如果戶外正好是大中午或下午兩三點,此時給孩子穿得太少,孩子的皮膚就容易從外界吸收熱量,非但不會感到涼快,體表溫度的上升反而會使得他們覺得更熱,而且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容易導致大量出汗,出現中暑。”專家如此說。
寶寶一旦中暑 家長要做好四點
1、立即將寶寶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或有冷氣的房間休息。
2、讓寶寶仰臥,維持呼吸道的通暢,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用濕毛巾擦拭全身降溫;如寶寶的衣服已被汗水濕透,應及時給寶寶更換干衣服,同時打開電扇或開空調,以便盡快散熱,但風不要直接朝寶寶身上吹。
3、在寶寶意識清醒前不要讓其進食或喝水,意識清醒後少量多次飲淡鹽水,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鹽分,每次飲水量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也可以給寶寶喝一些鮮果汁;還可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藥物。
4、不要讓寶寶吃油膩食物,過多食用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而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營養物質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夏季小兒暑熱食療食譜精選推薦
第一,宜用三鮮飲。鮮荷葉、鮮竹葉、鮮薄荷各30克,加水適量,熬煮濃湯,取湯拌蜂蜜,代茶飲。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暑的功效。
第二,宜用綠豆棗湯。綠豆250克,紅棗15克,加水適量,熬煎濃湯,煎好後加入糖少許,溫服。綠豆甘涼,具有清膽養胃、解暑止渴的功效。紅棗健脾益氣,兩者合用,適用於發熱而微汗者。
第三,宜用六味鮮汁飲。將西瓜汁、西紅柿汁、梨汁、鮮藕汁、甘蔗汁、荸荠汁六汁混合當茶飲。適用於口渴、心煩、食欲不振及小便赤黃等症。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
幼兒的氣管異物急救法
氣管異物是較常見的兒童意外急症,也是引起5歲以下幼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 嬰幼兒牙齒未萌出或萌出不全,咀嚼功能未發育成熟,吞咽功能不完善,氣管保護性反射不健全。當異物落入氣管後,最突出的症狀是劇烈的刺激性嗆咳 |
![]() |
如何有效處理孩子的負面心理情緒
做成功的父母,只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心理感受,幫助他們處理負面的情緒,譬如憤怒、悲哀及恐懼。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建立信任和愛的橋梁,使孩子成長為更成功、更快樂的人。 首先,先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