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專家提醒:小兒發熱家長切勿急降體溫

專家提醒:小兒發熱家長切勿急降體溫

  發熱的主要兩大病因

  感染性發熱:發熱是人體對感染的一種防御反應,最為常見。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有細菌性的,如扁桃體炎、敗血症等;也有病毒性的,如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等;還有寄生蟲病,如瘧疾等。

  非感染性發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也很多,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風濕熱、藥物熱、疫苗反應;大量組織壞死或破壞,如大面積燒傷、急性溶血、血管栓塞、白血病、惡性網狀細胞增生症、何傑金氏病、惡性淋巴瘤及其他惡性腫瘤等。

  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全、暑熱症、腦出血等也會引起發熱。

  病因不清莫急於退熱

  專家建議家長,發熱是許多疾病的初起症狀,在沒有明確診斷前,先不要急於為孩子退熱。

  研究證明,發熱時機體內的各種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比體溫正常時反應更加敏捷,表現為新陳代謝增快、抗體合成增加和吞噬細胞活性增強等。這些免疫功能,可以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有利於病人恢復,因此是我們體內的一道“防護牆”。

  同時,受不同病原微生物“攻擊”,人體表現出的發熱的熱度、熱程、熱型各有不同,可反映病情變化。因此,發熱表現是用來作為診斷疾病、評價療效和估計效果的重要參考。

  因此,在沒有搞清楚發熱的根源是什麼的時候,如果急於用藥物強行降溫,不但退熱藥本身會有副作用,而且挫傷了機體的自然防御能力,支持了病原體的致病作用,使病程延長,並且可能因退熱而掩蓋了症狀,造成原發病的診斷困難,延誤治療。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馬上帶孩子到醫院,做血液的化驗檢查,根據化驗結果,醫生會告訴你可能是何種原因引起的發熱。知道是怎麼回事,家長就不用擔心了。

  發熱家庭護理法

  休息

  小兒發熱需臥床休息,室內環境應安靜、溫度適中(18℃~25℃)、通風良好、衣被不可過厚,如果出汗多,要及時為孩子更換干淨衣服,並用溫水擦洗。

  喝水

  發熱時呼吸快,蒸發的水分多,因此要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水還可促使多排尿,通過排尿有利於降溫和毒素的排洩。最好飲用溫開水,有利於發汗。

  飲食

  孩子發熱時,新陳代謝加快,營養物質的消耗大大增加,體內水分的消耗也明顯增加。同時,在發熱的時候消化液的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消化功能明顯減弱。因此,小兒發熱的飲食應以供給充足的水分,補充大量維生素和無機鹽,供給適量的熱量和蛋白質為原則。飲食應以流質和半流質為主。

  退熱

  弄清病因對症下藥之後,家長就要注意給孩子退熱,因為高熱可使小兒頭痛、身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等,為了減輕不適症狀,可給孩子進行退熱。退熱方法有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兩種。

  物理降溫雖然降溫速度較慢,但對孩子的身體沒有任何副作用,因此可以說是一種較安全的降溫方法。

  方法一:用溫水(手放在水中感覺不冷不熱,其溫度大概在38℃~41℃)蘸濕毛巾,擰得稍干後,擦脖子、胳膊、前胸、後背、大腿等部位,位於肘窩、腋窩、頸部的大血管部位多擦幾下,以微紅為適度。這樣,水的蒸發可帶走大量的熱,起到降溫的作用。

  方法二:將冰袋或冷毛巾放在孩子腦門上,可降低腦部的耗氧量,起到降低體溫,保護大腦的作用。至於藥物退熱,用於退熱的藥物很多,臨床上一般是孩子體溫在38.5度才服用退熱藥。

  專家提醒:體溫超38.5℃才用退熱藥。退熱藥都有較大的副作用,比如刺激胃黏膜、破壞食欲、引發貧血、損害肝髒和腎髒,有的還可引起過敏反應,起皮疹。所以家長使用退熱藥物要慎重,如果連續用了一天體溫仍上升,要迅速就醫;一次性也不可用量過大,應嚴格按孩子的體重或年齡服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有益兒童智力發育的食物

孕期的飲食是最關鍵的,有益兒童智力發育的食物,准媽媽一定要學習一下的哦!  1.小米:小米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等營養成分,被人們稱為健腦主食。  2.雞蛋:雞蛋中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可使腦中增

小兒腹瀉應該吃什麼

    胡蘿卜湯:胡蘿卜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