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看病常常讓父母頭疼,去看西醫,抗生素的使用讓父母擔憂萬分,看中醫,又怕醫生下藥下的猛,藥性成分復雜,有副作用,專家表示寶寶吃中藥並沒有年齡限制,大人吃煎藥,寶寶通常則是科學藥粉。讓寶寶吃中藥必須注意,考慮到寶寶的體質、體重、年齡、身高與疾病狀態的不同,藥方、劑量都會有所調整,若寶寶有肝腎功能的問題,不建議直接給中藥,因此若需要服用中藥,應由專業醫生處方,不可聽信配方。
中藥治療寶寶哪些疾病最有效?
中藥的藥性溫和很適合寶寶服用,特別是感冒、過敏及腸胃問題最適合以中藥來治療,由於1~6個月左右的嬰兒仍有自母體來的抗體,生病機會不大,6個月後抗體才會逐漸減弱。進入幼兒園後,因為接觸的環境較復雜,則容易增加感染病菌的機會。像因為感冒服用藥物而造成的食欲不佳,可以讓寶寶喝四神湯、山藥炖排骨等可提振食欲的藥膳;若是脹氣,則可以讓寶寶以炒麥芽加水煮後飲用,幫助寶寶的腸胃消化;若是便秘,排除了腸胃方面疾病(如腸胃道腫瘤、巨腸症等),可以讓寶寶喝桑葚汁、黑棗汁,便可解決便秘問題,到寶寶2歲之後可以在飲料中加蒟蒻粉,同樣可解決其排便困難的問題。
由於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在藥材的選擇上以性平、味甘為宜,如黃耆、紅棗、枸杞、山藥等皆可。一般中醫師不會給寶寶吃不適當的藥物,倒是家長可能於日常食物上給寶寶吃了過於溫燥或寒涼的食品。例如部分家長認為羊奶可以抗過敏,便常給寶寶飲用,其實羊奶本身甘溫且蛋白質偏高,並不適合熱性過敏體質的小寶寶,有時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而參片也常是家長給寶寶口含的藥材之一,但對寶寶而言,卻過於溫燥;至於寒涼的食品,如瓜類及綠豆等吃太多,對寶寶的脾胃也是一種負擔。
寶寶服中藥 3點注意事項
1.在幫寶寶加水攪拌中藥藥粉時,應按照醫囑控制適當水量,避免水量過多或過少,並且以湯匙喂食。
2.喂食中藥藥粉不應加在水以外的飲料(如牛奶、果汁等)中,避免飲料吸附藥性,甚至造成寶寶抗拒喝奶的結果。
3.當寶寶6個月後開始吃輔食之後,可在一湯匙份量的麥粉中加入藥粉後再加水,攪拌成易入口的糊狀方便讓寶寶吃。
中藥對寶寶有什麼好處?
因為中藥的藥性溫和且針對體質施藥,因此較適合服用。西藥的藥性偏冷,如類固醇,對寶寶的刺激性較大。但西醫與中醫都各有其優點,對於急性的症狀,西醫的藥物可以很快壓制,而中藥則需要長期服用,但其溫和的藥性,加上副作用小,對寶寶身體的刺激相對的也比西藥來得輕微。
含有中藥成分的用品是否適合寶寶?
除了內服的中藥,許多家長可能會給寶寶使用一些含有中藥成分的用品,如痱子粉、蚊蟲叮咬的藥膏等,這些含有中藥成分的產品是否真的適合寶寶呢?中藥的爽身粉所使用的藥材成分穩定溫和,給寶寶使用的效果不錯。有的家長可能會給難入睡的孩子服用一些安神的藥粉,讓寶寶晚上可以好眠,但其藥粉內往往含有鉛、汞、磺胺劑等重金屬,可能會有中毒的危險。
民間偏方可信嗎?
在給寶寶服用中藥的家長中,有一些可能是沒有帶寶寶給專業的中醫師看診過,只是聽街坊鄰居說某藥材對某症狀有效,或是從某處得到來路不明的藥方就抓藥給寶寶吃,這樣服用中藥的方式實在不妥當。雖然中藥藥性溫和,但仍需要依照體質下藥,家長如果隨便給寶寶服用,小則浪費錢,大則可能會有傷身的反效果。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
小兒食欲不振 寶寶食欲不振的原因
每一位媽媽都希望看著寶寶大口大口吃飯,一旦發現寶寶不愛吃飯時,媽媽們就開始著急了,忙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孩子是不是得了什麼病,但父母卻往往不知道寶寶不好好吃飯還有其它的原因,以下就讓育兒專家來為父母解析一下吧! |
![]() |
對寶寶健康產生威脅的電器
如今,各種家用電器走進千家萬戶,電腦、電視、微波爐、電磁爐、音響等等,數不勝數,疏不知這些家用電器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威脅,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這些有輻射的電器,才能養育健康寶寶。 1號殺手:電視輻射臉上起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