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捂秋凍,得給寶寶多穿些
其實春“捂”是個相對的概念,是要我們根據室外溫度來相應的增減衣物,而不是穿得越多就越好,隨著氣溫的回升,寶寶在戶外的活動量逐漸加大,穿的太厚的話很容易出汗,而一遇冷風會非常容易導致感冒,為此寶寶春季著衣標准為進行一般性的活動不出汗。
2、以手涼手熱為標准判斷寶寶衣物的增減
很多父母習慣通過撫摸寶寶的手或背部來判斷寶寶是否需要增減衣物,但事實卻是這兩種判斷方法都不是很准確。寶寶屬陽盛體質,又容易發內火,因此大部分的寶寶都屬於手熱腳熱型的,即手心腳心比較熱,而有的寶寶也會手腳經常冰涼,這是寶寶體內陽氣不足或脾胃虛寒的症狀,為此父母最好還是根據實際的天氣變化及自身感覺來為寶寶增減衣物。
3、寶寶愛吃什麼都盡量滿足
科學而合理的飲食結構是很重要的,在春季,氣候干燥,寶寶非常容易上火,為此,在保證寶寶在足夠蛋白質和脂肪攝入的基礎上,飲食上還是要求清淡一點,還有寶寶應該多吃水果及新鮮蔬菜以補充維生素,同時還要注意多喝水,喝水時可在水中加入微量的食鹽,對寶寶的飲食進行控制及合理搭配。兒童的生長速度在一年四季中並不相同,在春季長得最快。要想讓孩子增高,應該抓住春季這個補鈣的黃金季節。
4、春季乍暖還寒,最好少開窗
在早春時節,外部溫度還是低的,有些父母擔心寶寶凍到,就認為還是不開窗子的好,其實這個節氣父母需要保證每天開窗半小時以上,以加強室內空氣的對流,由於春天空氣干燥,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濕度,這些都有利於提高寶寶的抵抗力。
5、春季易引發感染,寶寶在家更安全
這觀點也是不對的,在春季陽光充足,此時應增加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一天最好不少於2個小時,此外在活動時要讓寶寶更大面積的直接接觸陽光,增強體質並促進鈣的吸收,可以補充牛初乳增強孩子抵抗力提示,不過要盡量少帶寶寶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養成進門先漱口、洗手、洗臉的習慣;
對寶寶在春天的護理基本上都是結合時下的氣候來進行的,掌握科學的護理,提高寶寶抵抗力與免疫力。
![]() |
讓幼兒在“悅”讀中識字
父母:一年級應視孩子為白紙 陳女士發現:自己的孩子在識字方面不合格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孩子智力有問題,而是孩子班上的其他孩子都提前識字了。據老師介紹說,那些識字達到優等級、中等級,包括合格的小朋友,他們絕大多數 |
![]() |
孩子貪食冷飲容易會引發腹瀉
寶寶吃了一小口雪糕,結果第二天就拉肚子了,已經拉好幾天了。為什麼大人一天吃好幾個雪糕也沒事啊?這時當家長的該怎麼辦呢?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中醫師劉清沁介紹:孩子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冷飲比胃裡的溫度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