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家小孩睡醒後,床上怎麼會有一攤水印?”
眼下,在兒科門診,越來越多的家長提出這一困惑。夏天氣溫高,天氣酷熱,許多家長都說孩子夜間睡眠時出汗太多,或剛入睡出汗,或汗出淋漓、徹夜不止。
據臨床統計,小兒夏天多汗現象較為普遍,幾近七成。但小兒多汗究竟是不是病呢?為此,兒科方面的專家介紹說,夏天氣溫較高,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比成人多,這本是正常現象。但出汗過多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身體的某些部位如手掌、足底、腋下、會陰等處局部多汗常為生理性。天氣轉熱、衣被過厚、進食活動等外界因素導致的多汗亦屬正常現象。但安靜、睡眠的多汗,則要考慮病理性多汗。
專家強調,如果孩子睡後明顯多汗或夜間睡眠時大量出汗則應細察有無其他症狀以便考慮是否病態。一般來說,晚上睡後多汗、深睡後逐漸減少、頭發稀黃或禿頭者多為佝偻病;通宵多汗(盜汗)伴低熱、胃口不好、消瘦者,應懷疑結核病;多汗伴關節游走性疼痛及心率加快,就須注意風濕熱;空腹時多汗應注意低血糖。小兒若有上述情況,應作必要的化驗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生理性多汗一般不需要治療,但由於一部分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以致衣衫濕透,蹬被著涼,引起反復呼吸道感染,重者可引起肺炎,誘發哮喘。因此,家長不可等閒視之。平時,家長可備兩、三塊小毛巾,待小兒入睡後用一塊墊在睡衣內,這樣可免濕汗衫,防著涼。另外,上半夜可適當少蓋些被子,後半夜適當加厚被子,不使其著涼。
祖國醫學認為,汗為心之液,由精氣所化,不可過洩,過洩則耗傷人之正氣,導致體質虛弱,疾病纏身。小兒汗出過多的原因主要分肺氣不足、營衛不和和陰虛火旺三型:
肺氣不足
主要表現為汗出怕風,動則汗多,易感冒咳嗽,體倦乏力,面色少華,脈細弱,苔薄白。治宜補益肺氣,固表止汗,擬玉屏風散加味。處方:黃芪9g,防風6g,白術9g,黨參9g,山藥9g,煅牡蛎30g,糯稻根15g,浮小麥15g,大棗15g,五味子6g,煎服。
營衛不和
主要表現為汗出惡風,周身酸楚,四肢欠溫,半身或面部汗多,食欲不振,苔薄白,脈緩。治宜調和營衛,桂枝湯加味。處方:桂枝6g,白芍9g,生姜3g,大棗15g,甘草6g,煅龍骨30g,煅牡蛎30g,黃芪15g,煎服。
陰虛火旺
主要表現為夜寐盜汗,或有自汗,五心煩熱,性情急躁,兩顴色紅,舌紅少苔而干,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清熱止汗,擬當歸六黃湯加減。處方:當歸9g,生地12g,熟地12g,黃連4g,黃芩9g,黃柏9g,黃芪12g,麻黃根6g,浮小麥15g,糯稻根12g,煎服。
![]() |
兒童急性中毒該采取怎樣的治療措施
兒童急性中毒怎麼辦? 1)立即終止接觸毒物:立即將病人撤離中毒現場,轉移至空氣新鮮的地方;立即脫去污染的衣服;由胃腸道服人的毒物應立即終止服用。 2)清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1)催吐:口服毒物的患者 |
![]() |
小兒心病,發生在寶寶大病初愈後
生活中,爸爸媽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寶寶生病前性格活潑開朗,可是生病後性情會來個180度的大轉彎,變得悶聲不響,羞答答。難道一場病就能改變一個寶寶的個性嗎? 專家表示:患病,尤其是患慢性病的孩子,在康復後,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