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寶寶發燒7“Checks”

寶寶發燒7“Checks”

  人體為了使體內細胞維持正常的化學反應,必須把體溫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這種調節體溫的中樞位於腦部的下視丘。

  而生病之所以會引起發燒,是因為病毒或細菌侵犯人體時,會釋放出毒素,這些毒素會改變大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使它將37℃誤認為應該是39℃或更高才正常,就好比冷氣機的“恆溫裝置”設定被誤調了,因此產生發燒現象。

  Check1 造成發燒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某些特殊藥物作用,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若體溫呈現不穩定狀態,則應考慮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

  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如B型鏈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會引起發燒。最嚴重的感染疾病是敗血症。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大於3個月的嬰幼兒發燒

  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細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嚴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膿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無法從外表看到異常現象。

  此外,當小朋友有原因不明顯的發燒時,驗尿檢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頻尿、小便痛,甚至於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現象。小嬰兒則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黃疸等現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狀,所以非常容易誤診。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為泌尿器官先天發育畸型,例如腎髒的形狀不對、輸尿管進入膀胱的角度不對等等,需要以手術治療。

  Check2 幾度算發燒?

  兒童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於37、8℃,口溫高於37、3℃,腋溫高於36、8℃為發燒。現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

  Check3 如何正確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寶寶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准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准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准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鐘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鐘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大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宜遽然診斷為發燒。

  Check4 一發燒就要馬上退燒嗎?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此外,發燒本身還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是不必急著退燒的。

  Check5 如何自行幫寶寶退燒?

  當寶寶體溫達上述的發燒溫度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

  2、溫酒精拭浴:要注意一定要用“溫水”加上70%的酒精,以1:1的比例稀釋,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循環到了身體表面,又使皮膚變熱時,就可以再重復第二次,如此重復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於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3、以涼毛巾擦拭:用稍涼的毛巾(約25度)在額頭、臉上擦拭。

  4、多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5、使用冷水枕:肛溫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冷度也不會太冷,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但是不建議用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6、適當增減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Check6 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退燒藥的種類很多,一般都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1、水劑:較溫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漿(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漿。

  2、錠劑: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幾乎不再使用。普拿疼這類退燒藥錠劑,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問題,一般安全劑量是每公斤體重每日不可超過150毫克。

  3、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數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使體溫降太快,或是反復刺激肛門,造成腹瀉,過度使用栓劑也有引發胃潰瘍的案例。

  4、針劑: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會過敏休克。然而目前並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最後一步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Check7 發燒會燒壞腦袋嗎?

  大腦細胞的基本成份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通常要在42℃以上才會逐漸被破壞。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此溫度,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了腦袋。除非是因腦炎、腦膜炎引起的發燒,才會造成大腦傷害。

  發燒本身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尋找病因,對症治療。一般感冒常會發燒2~4天,如果活動力佳、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但需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並發症的情形,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活動力差、高燒不退、不肯進食、抽搐等,應盡速就診。

  通常一般濾過性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就會痊愈,不應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因為反而易造成抗藥菌種之衍生。一旦醫師建議使用,應仔細討論使用適應症及使用時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家庭常備小兒感冒藥和抗菌藥

家中必備的小兒感冒藥復方金銀花沖劑(口服液)、利咽解毒沖劑、復方感冒靈(清)、維c銀翹片、康泰克(適用於年長兒)、小兒速效感冒片(顆粒)等藥。大多是復方制劑。成人使用的感冒藥不要用於小兒。  感冒藥服用方法簡單

小兒燙傷送院前要做降溫處理

   小兒燙傷夏日屢見不鮮家長應該提高警惕   夏季是小兒燙傷的高發季節,1.5歲至5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危險缺乏預見,成為燙傷的主要對象。大多數孩子是在家不小心碰翻熱水瓶、湯碗等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