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家中是很容易因為爸媽的疏忽而受傷的,像是跌倒、撞傷、燙傷,甚至是中毒。如果孩子不小心中毒,務必立刻打電話給119,請他們派救護車來,並且聽從救護人員的指示,先做第一步的處理,緊急救治。 一、如何防止幼兒及兒童中毒 1、知道哪些有毒
鉛是我們日常生活使用很廣泛的金屬,並且鉛是傳統油漆的添加劑,對於顏色鮮艷的家具、玩具、學習用品中都可能含有鉛的成分。如深色課桌椅、兒童彩色的房間、采色氣球、蠟筆等。近些年來,兒童血鉛超標,鉛中毒的案例常有發生。 專家表示,雖鉛對於兒童的危
現實生活中,寶寶受一些小傷是屢見不鮮的事。雖然對於一些小的傷口,一塊可愛的創可貼和幾句安慰的話就能夠撫慰寶寶,但有時對於這些小傷口,作為爸爸媽媽的你來說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專家提醒,爸媽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識處理寶寶的傷口使其加快愈合,其
隨著汽車在我國家庭的普及,成人駕駛及乘車安全日益得到重視,然而,小寶寶們的乘車安全知識卻被很多家庭忽視,甚至出現不少認識誤區。據調查顯示,有五成以上的駕車爸媽沒有正確的寶寶乘車安全保護意識。警惕寶寶乘車意外,已經刻不容緩! 意外:車子顛簸
現在很多爸媽以為寶寶出行汽車代步最安全。其實,對於生理機能和反射神經尚未完善的寶寶,一旦乘車途中發生意外,幾乎不具備應變能力,很容易受到意外傷害。面對這些,爸媽到底又該做些什麼呢? 意外:緊急剎車慣性磕傷 當遇有急剎車時,寶寶頸部極易受
時近歲末,許多家長或許正忙於各項工作,雜務纏身,人為的疏忽或者某些疾病的流行常易導致一些小兒急症的發生,因此認識一些常見的小兒急症,提高應有的警惕,對於保障孩子的身體健康,防患於未然是有積極意義的。 臨床上統計顯示,窒息、動物傷害、跌落、
孩子一旦將花生、瓜子等東西誤吸入氣管時,會無法呼吸、臉發紫,並伴隨抽搐,這時要一邊撥打120,一邊立刻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俗稱腹部沖擊法進行解救。該急救法分為成人與嬰幼兒兩種版本,對於3歲以下嬰幼兒,看護者需要如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家長能把握時間,在救護車趕到之前先行幫寶寶急救,定能節省寶貴的時間,將傷害降到最低。 Point1觀察有無意識 1歲以下的寶寶,可輕輕敲打其腳掌,1歲以上則可搖動他的肩膀來確認意識,如果是在沒意識的狀態下,喉嚨肌
專家指出,休克是由許多不同的因素引起的嚴重綜合症。它可以發生在中樞神經創傷引起的功能紊亂之後,也可發生在大量流血、嚴重創傷、外科大手術、失水、燒傷、嚴重感染、過敏性反應以及某些藥物的毒性作用之後。然而當孩子休克了,作為父母你該怎麼處理?
頭部磕碰 第一步:如果孩子意識清醒(否則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可用冰塊冷敷20分鐘,以減輕腫脹。接下來:觀察若有以下情況立即就醫:瞳孔變得一大一小或對光沒有反應;嘔吐或不想吃東西;頭暈,頭痛加重或意識不清等。之後24小時內,每隔幾小時檢查
燒、燙傷對於小兒來說是非常常見的。因為嬰幼兒(特別是3—5歲小孩)智力發育快,好奇心強,什麼都想試一試,還表現得有些沒深沒淺。 燙傷的情況不大一樣。嬰兒想抓住邊吸煙邊看報的爸爸時,一不留神,小手心兒會觸到燒著的煙頭上而燙了手。
初生的寶寶剛剛離開媽媽的肚子,生活環境起了極大的變化,需要精心的照料。特別是在朔風凜例的寒冬臘月,要當心受涼,需要保暖。但保暖不當,裹得緊緊的,蓋得嚴嚴密密的,卻可能引起“蒙被過暖綜合症”這種多見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的
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之一,當眼睛發生外傷時,最怕發生細菌感染,一只眼睛感染會引起另一只眼睛的感染,這叫交感性眼炎,是一種危險的症狀。為了避免發生上述失明,即使微小的傷口,也應進行以下幾個方面應急處理。 急救措施 當眼睛受外傷後,絕
前不久,醫院急診科接連收到幾例2-5歲的小孩因果凍或花生卡在食道或氣道的患兒,由其父母送醫院急救,均由於搶救及時才免於一死。據有關媒體日前披露,近來在我省和全國由於體積形狀和包裝方式不當,果凍引發的兒童窒息死亡案件不斷發生,其中小型杯樣裝的
當緊急情況發生時,作為父母的你,是否能夠清楚的記起那些關於孩子健康狀況的重要內容?很多醫生都建議父母要准備一份關於孩子身體狀況的重要記錄在手邊。 當發生緊急情況,而且時間緊迫時,這份記錄將大大的幫助救治人員更快更好地對小孩作出診斷。 過
1下水迅速救上岸 由於孩子溺水並可能造成死亡的過程很短,所以應以最快的速度將其從水裡救上岸。 若孩子溺入深水,搶救者宜從背部將其頭部托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後將其拖上岸。 2排除呼吸道積水 多數溺水者被救起時已處
心肺復蘇法 一、確定神志 輕拍患者肩,無反應時,高聲救助。 二、原地給患者暢通氣道 壓額提颚法:使後墜的舌根抬起,氣道暢通。 三、檢查呼吸(3-5秒): 視:胸部伏動;聽:氣流聲響;感覺:呼吸氣流。 若呼吸停止,實施人工呼吸:
引起兒童發熱的原因仍然是以病毒、細菌為主所引起的感染。由於兒童與嬰兒相比,其身體發育狀況、接觸環境以及對病菌感染後的反應都有所不同,所以,兒童對發熱的表現也有別於嬰兒。 正常環境下兒童體溫超過38度均應視為發熱。 對兒童期發熱的病人更應
小兒抽風時可表現全身或部分的肌肉強直、抽動、痙攣,強直就是肌肉發硬,全身挺直,有時頭向後仰,嚴重的全身可向後彎成一條弓狀,醫學上稱為角弓反張。所謂驚攣就是肌肉一下一下的抽動,可表現為手腳的抽動,也可是面部的抽動。引起小兒抽風的疾病不少,常見
嬰兒猝死症是新生嬰兒頭一年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其發生率在每千名活產嬰兒中約有2—3名的死亡率,典型的嬰兒猝死症好發於一向看似十分健康的2—3個月大的嬰兒,小於2個月或大於6個月的嬰兒較為少見。男嬰比女嬰容易發生,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