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兒科急救 >> 嬰兒的急救方法爸媽不可不知

嬰兒的急救方法爸媽不可不知

  沒關系!本文邀請專業護理長為您示范正確的育嬰動作,

  還有小兒科醫生為您解答常見的新生兒疑問;

  更重要的是,當寶寶不慎發生意外時,

  為了爭取急救黃金時間,

  您也需要學會最新的嬰兒急救措施!

嬰兒的急救方法爸媽不可不知

  ◆嬰兒急救篇

  爸媽不可不知!

  A.異物梗塞處理(嬰兒哈姆立克急救法)

  1、先將寶寶口中異物去除。

  2、將寶寶翻身為“頭低腳高”的姿勢,一手扶住寶寶脖子,放在大腿或前臂上,另一手用手掌根部,由上往下拍打寶寶的兩個肩胛骨之間,連拍五下。

  3、然後將寶寶翻回正面,兩個指頭並起,在寶寶乳頭聯機處的“下方”連壓五下。

  4、重復步驟2和3,直到寶寶將異物吐出。若寶寶情況變差、失去意識時,就須開始做CPR急救,並打119求救。

  B.嬰兒急救CPR

  醫生表示,過去行之已久的急救教學口號是“叫叫ABC”,但因為國內外研究調查發現,幾乎只有一成民眾敢做口對口人工呼吸,以至於在遲疑是否為患者做人工呼吸的同時,也延誤了下一個急救步驟-為患者壓胸的黃金時間;因此2010年美國心髒協會(AmericanHeartAssociation)公布最新的CPR(心肺復蘇術)步驟為CAB,將Compressions(壓胸)移到最前面,除了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不適用之外,其他嬰幼兒與成人急救都改采CAB步驟。劉醫生表示,最近的趨勢是簡化CPR的內容,讓兒童與成人的急救差不多,這樣才能讓民眾不害怕CPR,也不會因為記太多而搞混。

  注:新生兒(指出生一個月內的寶寶)需要更精確仔細的急救方法,才不會傷及寶寶脆弱的身體;通常會需要做CPR的新生兒多半是早產兒或有其他先天異常(例如先天性心髒病的嬰兒),這樣的寶寶在出生後一個月內幾乎不太能出院,且出院前家長都必須通過醫護人員的急救測驗才能將寶寶帶回家。因此,本文中所說明的嬰兒急救CPR是適用在一個月以上的嬰幼兒;當然,若是出生一個月內的一般寶寶需要急救時,為了爭取黃金時間,在救護車到達前家長還是可以使用本文的CPR做法先為寶寶急救。

  【二人組急救做法】當家裡有兩個人時,可以按下述步驟搭配合作。

  叫:先拍寶寶肩膀,叫寶寶名字,確認寶寶是否有意識;若無意識,便繼續進行下一急救步驟。

  叫:一人先去打119,留下一人開始做壓胸。

  壓胸:在寶寶乳頭聯機處的“下方”,用雙手大拇指連壓30下,速度約為每分鐘100下,也就是比秒針速度快一點;壓的深度大約是4公分,約為寶寶身體厚度的1/3。要注意的是,每一下都需回彈至原高度後才繼續壓。

  暢通呼吸道:壓胸30下後,另一人(打完119回來)接著把寶寶的頭後仰,也就是“壓額抬下巴”,讓寶寶呼吸通暢。若這樣做之後寶寶仍無法自行呼吸時,就繼續做下一步驟(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大人的口同時蓋住寶寶的口鼻,吹2口氣。注意,吹氣時需同時觀察寶寶的胸部是否有起伏;若無,表示呼吸道未暢通,需要重新暢通呼吸道並再吹一次。吹足2口氣後,若寶寶仍無呼吸或是不會動,就繼續重復C、B,也就是壓胸30下、吹2口氣,直到寶寶有反應(有呼吸或是會動)為止。

  ※壓胸和吹氣不可同時進行。

  ※勿放在太軟的床上進行急救,否則壓胸的力道會不足,效果不彰。

  ※若不太會吹氣,就一直壓胸,直到救護車抵達。

  【一人組急救做法】當家裡只有一個人時,需稍微調整一些步驟。

  1、先拍寶寶肩膀,叫寶寶名字,確認寶寶是否有意識;若無意識,便繼續進行下一急救步驟。

  2、兩指並起,在寶寶乳頭聯機處的“下方”開始壓胸30下。

  3、壓胸後,另一手將寶寶的頭部後仰,開始吹氣,一邊吹一邊觀察寶寶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吹足2口氣後,若寶寶仍無呼吸或是不會動,就繼續重復壓胸、吹氣的循環。

  ※當只有一人時,為了爭取黃金急救時間,須待重復做“壓胸30下+吹2口氣”5次之後(或做2分鐘之後),才去打120喔!

嬰兒的急救方法爸媽不可不知

  送醫急救注意事項

  家長在打120急救電話時,要注意:

  1、勿多言,直接說重點,例如:寶寶沒呼吸了、寶寶沒心跳了……。不要講一堆前因後果,以免耽誤急救時間。

  2、務必說清楚地址,及最快到達的走法。

  3、在救護車到達之前,要繼續幫寶寶急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引起小兒便秘出現的原因會有哪些呢

小兒便秘的病因:  1、食物成分不當,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

家長應寬容的管束孩子

    而在對家長和孩子更細致的采訪中發現,許多家長的“批評教育,耐心說教”並不到位。有些做法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等,還可能引發不少心理問題。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