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造成燙傷的情況
1、一種情況是因父母粗心大意,洗澡水調得太熱,而家長卻覺得合適,結果孩子在盆裡呆的時間久了,嬌嫩的皮膚被燙得通紅,而且有疼痛和灼燒感,雖然這個傷勢比較輕,只是皮膚表層受傷,但對小兒來說,已經非常嚴重。
2、第二種情況是父母的操作不規范造成。給兒童洗澡通常是盆浴,1歲半到5歲的寶寶都能自己走路,但對危險卻完全沒有概念。有些家長在盆裡放了熱水後,再轉身去取涼水勾兌,沒有注意到躍躍欲試想洗澡的寶寶。一轉眼寶寶便一屁股坐進了熱水盆裡。這種情況的燙傷比較嚴重,因為會陰部、臀部燙傷,治療起來比較棘手,由於大小便很容易感染傷口,傷口不僅愈合時間長,還容易造成細菌感染,情況嚴重的還需要植皮。
3、家長給孩子洗澡很少使用溫度計去測試溫度,通常就用手試一下,建議家長用手背去試水溫,因為手背的皮膚比較敏感,水溫在37℃-40℃這個范圍手背皮膚不會感覺太燙,而這個溫度對寶寶是最安全的。
二、寶寶燙傷應按等級選擇與之相對應的燙傷急救方式
1、如果發生了Ⅰ度燙傷,出現皮膚潮紅,疼痛,可在家處理,受傷後用冷開水沖洗或自來水浸泡或用紗布濕敷,可起到止痛的效果。但要注意避免皮膚破損,以免感染。
2、Ⅱ度燙傷損害到了真皮,大約燙傷30分鐘後會起水泡。這個時候可先用冷水毛巾敷,但切記不可塗藥膏、醬油等,這樣容易污染傷口,因為Ⅱ度燒傷創面無菌要求高,即使到了醫院首先也要清潔創面。
總之,除Ⅰ度燙傷可在家處理外,Ⅱ度以上的燙傷應送醫院處理。緊急處理時要保持創面清潔,不要亂塗藥膏或在創面上覆蓋不潔的布類,以免引起繼發感染。
3、用冷水沖:燒燙傷後,立即起了水疱並明顯感覺疼痛,屬於淺度的,可以立刻用冷水沖洗傷處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感覺不很疼了,把衣物慢慢脫掉,用干淨的布覆蓋創面,包扎好,再送往醫院。
4、如果燒燙傷部位在顏面、頭頸部、會陰部等,由於部位特殊,即使傷處面積不大,也可能會出現並發症,這時除用冷水緊急處理外,為防止發生休克,可以給患者喝些淡鹽水,補充血容量,減輕休克程度,但不要在短時間內服用大量的白開水,以免引發腦水腫和肺水腫等並發症。
5、皮膚上起的水疱不要撕破。有條件可將水疱用消毒的針扎個小孔,慢慢把水疱中的水排出,要保持皮膚的完整。
6、不要給傷處塗抹醬油、醋、鹼、牙膏或紫藥水之類的東西,這樣不但不能減輕傷情,而且會繼續剌激創面,加深受傷程度,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到醫院後也給醫生的診治造成了困難,在沖洗這些塗抹物的時候會加重傷員的痛苦。
![]() |
父母必學的幾個急救常識有哪些
親親寶貝小編在此友情提醒,家有兒女,父母最好提早學點急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本文就總結整理出父母必學的幾個常見的急救常識,以供大家參考。 一、燙傷、燒傷該咋辦? 孩子一旦燙傷或者燒傷,要迅速將孩子受傷的部位 |
![]() |
孩子4種“心靈”需求需要關注
四種幼兒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裡有地位。  |